貼上“劣質”標籤
1、見識潛能的力量
不知疲倦與壓力的少年時期,蔡贇(微博)在體校裏難掩頑皮本性。關於力爭進入國家隊、早日站在世界巔峰的期望,大概到了十七八歲才逐漸在他的意識裏顯露雛形。
憶往昔,在江蘇省隊的那段生活,蔡贇他們除了訓練就是玩耍。省隊所在地靠近中山陵,後身便是雄偉壯麗的紫金山,風景怡人。更讓隊員們覺得神秘有趣的,是山腳下一望無際的農田。當時大家最喜歡的遊戲項目之一就是“偷山芋”。雖說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可悄悄潛入田裏,偷拔幾個山芋,再跑到沒人的地方,尋來瓦片枯葉,點火燒烤,這個刺激驚險的過程總讓人欲罷不能。多人行動的時候,大家還各有分工:有人站崗放哨,有人去拔山芋,有人負責尋找取火材料,最後大家一起動手燒烤。多數時間,因為山芋實在太大,那點可憐的火苗只能把表皮烤熟。一口咬下去,裏面還是脆生生的,卻也是甜滋滋的,別有一番風味。長大後,蔡贇隨國羽大軍南征北戰,也品嘗過不少世界各地的美食,但烤山芋的味道卻像兒時外婆做的麻油飯一樣,深深植根於腦海中,幻化為抹不掉的記憶。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種田的農民被這群小鬼頭三番五次“偷襲”後,自然警覺不少。至今,蔡贇仍記得最為驚險的一次經歷——當時,他和幾個隊友像平常一樣翻過高牆潛入地裏。不想剛拔了一枚山芋就被看田的農民發現了。更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放出一條大狗,狂吠著朝他們奔去。幾個小夥伴見狀立即扔下手裏的山芋,撒丫子就跑。可能受到過度驚嚇的原因,蔡贇眼見一位平時跑步總排在倒數幾名的隊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過所有人;接著,他又像武俠片裏的老套場景那般,三下五除二躥過平時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攀越的圍牆。這一串連貫動作讓蔡贇看得目瞪口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位隊友在逃跑過程中把一隻新買的名牌球鞋丟在了田埂邊,死都不敢撿。
躲過惡狗的追逐,幾個小夥伴癱坐在牆角。耳邊仍不斷傳來牆那頭農民的怒駡和大狗的狂吠,但大家此刻都已無暇理會。這會兒,他們就像被人從水裏撈起的金魚,拼命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喘粗氣。即便如此狼狽,愛開玩笑的蔡贇仍不忘調侃一番:“哈哈,我總算知道了,原來人的潛能真是無限啊。你這個速度簡直無與倫比,真讓我們驚喜!”言罷,幾個淘氣鬼笑作一團。
然而,彼時彼刻的蔡贇卻不知道,命運在幾年後悄然為他安排了更加跌宕的“驚喜”。
2、生命中的Mr. Big
人生之中,過客匆匆。但有一人,對蔡贇影響頗深。他就是當年羽壇“四大天王”之一的趙劍華。
1993年退役後,身為江蘇籍選手,趙劍華又為母隊出戰了1997年第八屆全國運動會。他返回省隊訓練的那段日子剛好住在蔡贇隔壁。做運動員時就很頑皮的趙劍華始終保持著愛玩愛鬧的性情,他不僅常叫蔡贇等小師弟陪他大半夜打著手電筒到學校的草叢裏逮蛐蛐,還喜歡玩“九連環”之類的益智遊戲。大家看著一團亂麻似的鐵環沒多大功夫便在趙劍華手上解開了,簡直就像變戲法一樣奇妙。而在蔡贇心裏,趙劍華、楊陽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就彷彿神一樣,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對“神”的吩咐,當然要言聽計從。可是,“古怪”的趙前輩經常夜裏一兩點敲他們的宿舍門,“命令”大家不准睡覺。當蔡贇他們詢問為什麼時,得到的答案竟是:“優秀的運動員都不准兩點以前睡覺。”為了打發無聊,趙劍華乾脆和大家一起玩四國軍棋。由於蔡贇年齡最小,不能參與“戰鬥”,只能在一邊當公證人。平時習慣早睡的他沒多久就開始不斷“點頭”。每當這時,趙劍華便會一把推醒他,“認真看著啊,不准睡。”儘管前輩的口吻很平和,但蔡贇仍能感到他身上的氣場和普通運動員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趙劍華真正讓蔡贇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他精湛的技術和高效率的訓練。
眾所周知,趙天王是左撇子。然而他右手的技術同樣很專業:吊、殺、點、反手……樣樣精湛。正常訓練結束後,趙劍華總愛找人陪他用右手打著玩。令人驚訝的是,體校的小隊員們居然沒一個能贏過他。目睹前輩用右手打球,蔡贇忽然明白了他“古怪”行為背後的內涵:如果一個人連玩都不會,又怎麼真正能打好羽毛球呢!
在省隊的日子,趙劍華每天大概只有半天用來訓練。然而,蔡贇默默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前輩在有限時間內的訓練效率非常高。他的精力相當集中,可算是百分百,甚或是百分之二百地投入。加上技術原本就極為出色,一堂課下來,收穫自然比不動腦子傻練一天多幾倍。其實不光是趙劍華,後來的江蘇籍世界冠軍孫俊、劉永亦如此。這讓蔡贇獲益匪淺,他也因此將自己定義為“訓練不刻苦”的人。2005年十運會開賽前,搭檔傅海峰曾打來電話訴苦,說自己快要練到散架。蔡贇聽了很詫異:“啊,這一個月我沒練過力量,沒跑過步,連多球都沒打過,除了戰術什麼都不打。”對於從小受著不同觀念薰陶的蔡贇來說,用心、動腦或許更為有效。
3、蔡贇,你意志品質有問題
與同齡選手相比,蔡贇參加國青隊集訓比較早。但他卻沒有順理成章地進入國家羽毛球二隊。坎坷的羽球之路就此才剛剛拉開序幕。
就江蘇省隊而言,1977年至1978年出生的那批選手出奇優秀,有五六個都進入了國家隊。而年齡稍小的蔡贇這一批成材率則比較低,最終只有他一人在國羽大軍中站穩腳跟。可當上這棵“獨苗”,也絕非易事。
通常情況,國家隊教練會根據一些比賽來選拔後備軍,單項進入前三名的人大有希望。蔡贇卻很是“點兒背”:頭一回,他獲得了單打第二。可賽後便被告知此次成績不算;第二回,他拿到冠軍,結果還是不算;第三回,他打了個第七,偏巧這次算數了。就這樣,蔡贇窩窩囊囊地與國家隊擦肩而過。
另外一個讓他歷經坎坷的原因則是個不折不扣的誤會。
十七八歲參加國青隊集訓後,蔡贇感到訓練量和強度都遠遠超過了省隊,體能要求與競技水準也有了大幅提高。也正是在那時,他開始隱約發覺自己的心臟不是很舒服。勞累過度時,甚至不用摸就能感到心臟在震動,手也無法抬起來。雖然這種現象出現的頻率不高,可一旦不合時宜地發生在賽場上,蔡贇就只能放球,把這難熬的十幾分鐘應付過去。但他的“身體不適”在教練眼中確屬正常現象——任何一個運動員達到運動極限時都會發生。於是,蔡贇在無意間給許多教練留下了“關鍵時 刻頂不下來,甚至還放球,意志品質差”的壞印象。他甚至因為在一次比賽中突發不適,過後被教練狠批,並要求他在全隊做檢查,反省“意志品質”問題。
就這樣,被貼上不良標籤的蔡贇想進入國家隊更是難上加難。好在他在隨後不久進行的全國錦標賽中表現不俗。單打接連挑落陳宏、吉新鵬等國家隊隊員,作為唯一一名省隊球手闖入八強。那次比賽結束後,蔡贇獲得了參加1998年世青賽的資格。由於“意志品質有問題”,他被教練安排打雙打,跟他搭檔混雙的則是後來的女單名將謝杏芳。談起那段歷史,蔡贇不僅感慨命運的神奇:我由單改雙,她由雙改單,而且成績都還不錯,挺有意思。
經歷了重重磨難,蔡贇終於接到了國家隊的一紙調令。1999年4月28日,蔡贇在這個終生難忘的日子正式赴國家隊報到,成為朝思暮想的國羽一卒。
(未完待續 文/劉紫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