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母子混雙組合, Misha Zilberman(左)及Svetlana Zilberman Beliasov 在本屆青島蘇迪曼盃成為中國媒體聚焦, 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她們,
5月25日, 比賽開始前, 媽媽在為米沙(右)擦藥膏. 母親膝蓋舊傷未癒, 她每次拾球,米沙(左)都有些擔心.
《人民日報》2011年05月26日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影報導)
俗話說得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是在本屆蘇迪曼杯賽場上,卻出現了一對“母子搭檔”,47歲的貝利亞索夫·茲博曼和21歲的兒子米沙·茲博曼一起為以色列隊出戰混雙。
這對母子搭檔的混雙世界排名在100名開外,但在以色列卻是打遍國內無敵手,幾乎壟斷了所有以色列羽毛球比賽的混雙冠軍。2009年羽毛球世錦賽,兩人第一次以搭檔的形式出現在國際賽場上。這一次,母子倆又攜手征戰蘇迪曼杯。
母親貝利亞索夫·茲博曼曾代表俄羅斯摘得羽毛球歐錦賽女單銅牌,過了輝煌時期後,她和自己的丈夫兼教練移民以色列,並加入該國國籍。在母親的培養下,兒子米沙·茲博曼從小很高的羽毛球天賦被“挖掘”出來,除了練習單打還研習混雙。
米沙·茲博曼告訴記者,他想通過這樣的比賽換得足夠多的奧運積分,實現登上奧運會賽場的夢想。對於兒子的夢想,母親自然會無私地全力支援,所以貝利亞索夫·茲博曼雖已年近五旬,依然和兒子一起奮戰在賽場上。
新聞來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1-05/26/16/RMRB20110526B016.pd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華社 以色列:母子齊上陣
在第四級別同樣遭受兩個 0:5 敗局的還有來自中東的以色列隊。面對這樣的成績,以色列主教練貝利亞索夫·茲博曼顯得有些羞澀。她笑著說:“成績太差了,如果贏了我還可以點評幾句。”
如果現場觀衆在欣賞“強強對話”時留意一眼最邊緣的第五場地,也許會發現已有些白髮的貝利亞索夫一會在教練席,一會竟披掛上陣打起了混雙比賽。而她的搭檔就是自己的兒子米沙·施巴曼。
12歲開始打羽毛球的貝利亞索夫生在前蘇聯,由於丈夫受邀擔任以色列羽毛球隊主教練,1995年她與5歲的米沙移居以色列,並成爲以色列國家羽毛球隊成員,2009年開始既擔任主教練又參加比賽。“以色列流行的運動是足球、籃球、游泳和網球,很少有打羽毛球的。所以為參加這次團體比賽,只能把我也算進去,”貝利亞索夫說。
以色列隊很重視此次賽事,在國內進行了兩周的集訓。“對運動員來說,他們能見識一下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選手,以後也就知道該向什麽方向發展。”貝利亞索夫說,“8月份在倫敦還有世界錦標賽,這次比賽也算是一場備戰。”
在談到母子搭檔比賽是否有特別之處時,米沙說:“我在比賽時把她當作我的搭檔而不是母親,但母子互相非常瞭解,配合起來更輕鬆。”
新聞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1-05/25/c_121453991.ht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色列小將混雙只和母親搭檔 世錦賽男單曾戰林丹
四川華西都市報 2011年5月26日 記者陳甘露青島攝影報導
米沙母子
一對混雙搭檔,年齡差距26歲,更離譜的是,他們還是一對母子。昨日,2011蘇迪曼盃進行了小組賽最後一輪爭奪,第四級別的以色列隊5:0擊敗了塞薩爾隊,如願以償地取得了本屆蘇盃的首場勝利。賽後,本報記者偶遇米沙·茲博曼,這位“90後”的以色列一哥,講述了他和母親斯維特拉娜搭檔的故事。
除了母親,我沒有搭檔
翻開以色列國家隊近年來的歷史戰績,茲博曼這個姓氏絕對是曝光率驚人,從1991年到2007年間,斯維特拉娜只因缺席1993年的全國大賽而丟掉了女單冠軍,她所包攬的還有女雙和混雙冠軍。從2005年開始,她的混雙搭檔變成了16歲不到的兒子米沙。
斯維特拉娜是以色列羽壇的一個傳奇,她原籍白俄羅斯,曾代表前蘇聯隊拿到歐錦賽女單銅牌。過了輝煌時期後,斯維特拉娜和自己的丈夫兼教練移民以色列,從此開始稱霸以色列羽壇。
“嚴格地說,我從生下來就開始接觸羽毛球了,我第一個搭檔就是媽媽,她也是我唯一的搭檔。”拿到5個全國冠軍後,2009年斯維特拉娜帶著兒子出征海德拉巴世錦賽——這是百年羽毛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母子搭檔。“我當時感到很緊張,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可惜,只進了第二輪。”米沙第一次的世錦賽之旅有些倒楣,男單首輪遭遇了林丹,半小時左右便繳械了。
談到和母親的合作,米沙顯得很幸福:“很多時候,她不說話,我也知道她的一舉一動,我們之間比別的選手有更多一層的聯繫。”當然,這層聯繫就是母子連心的默契。
大賽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作為以色列唯一的職業選手,生長在羽毛球世家的米沙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同樣讓他感到困惑和艱難的是,以色列羽毛球協會提供的訓練經費實在太少。
和別人一樣的是,任何大賽都需要自己掏腰包,“那年參加世錦賽,我們花了大概3000美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今年的蘇迪曼盃,米沙母子終於不再自己掏腰包了,但為了節約成本,母親卻必須身兼兩職——以色列隊的主教練和混雙隊員。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根本沒有贏的機會。可媽媽不這樣想,她說我們如果是為了戰勝中國和韓國隊而打羽毛球,那還不如去幹點別的。”米沙說他們打球的目的是為了快樂。米沙年紀雖小卻有不小的志向,“我的目標是成爲世界前25的選手,現在則希望自己能站在奧運會的舞臺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