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國自然有些地主優勢, 不過印度男單卻異軍突起, 在16強裡佔據四個名額, 日本女單則是佔據五個名額。中國在男女單打都只剩下一個名額.
男單 | 李宗偉(馬)[1] | VS | Sai Praneeth B.(印度) |
男單 | 文薩(泰)[8] | VS | 佐佐木翔(日) |
男單 | 杜鵬宇(中)[3] | VS | 撒拉巴(印度) |
男單 | 倫巴卡(印尼) | VS | 上田拓馬(日) |
男單 | 尤努斯(印尼) | VS | 齊伯勒(德) |
男單 | 索尼(印尼)[4] | VS | 阿傑(印度) |
男單 | 坂井一將(日) | VS | 達特(印度) |
男單 | 湯米.蘇吉亞托(印尼) | VS | 黃永棋(港) |
女單 | 李雪芮(中)[1] | VS | 今別府香里(日) |
女單 | 裴延姝(韓) | VS | 荷拉.德西(印尼) |
女單 | 葉姵延(港) | VS | 三谷美菜津(日) |
女單 | 內德切娃(保) | VS | 貝拉(印尼) |
女單 | 戴資穎(華) | VS | 橋本由衣(日) |
女單 | 荀恩克(德)[4] | VS | 廣瀨榮理子(日) |
女單 | 布莎南(泰) | VS | 卡蘿琳納(西) |
女單 | 賽娜.內瓦爾(印度)[2] | VS | 高橋沙也加(日) |
中國兩組男雙都在上半區, 準決賽很可能是中國及韓國的內部較量, 中國女雙可能提前包辦準決賽, 混雙項目裡中國兩組超強組合都在上半部, 下半部就是印尼的阿瑪德/納西爾與丹麥的費雪.尼爾森/佩卓森的對決。
男雙 | 伊凡諾夫/索佐諾夫(俄) | VS | 蘭瑞奇/米爾斯(英) |
男雙 | 劉小龍/邱子瀚(中)[7] | VS | 阿德庫克/艾利斯(英) |
男雙 | 塞提阿萬/阿山(印尼) | VS | 阿格力兒萬/約翰尼斯(印尼) |
男雙 | 蔡贇/傅海峰(中)[5] | VS | 安德烈/馬庫斯(印尼) |
男雙 | 柳延星/申白喆(韓)[8] | VS | 瓊吉特/尼特蓬(泰) |
男雙 | 基多/亞爾文(印尼) | VS | 古健傑/陳文宏(馬)[3] |
男雙 | 蘇瓦迪/烏林努哈(印尼) | VS | 嘉村健士/園田啟悟(日) |
男雙 | 高成炫/李龍大(韓)[2] | VS | 李勝木/蔡佳欣(華) |
女雙 | 于洋/王曉理(中)[1] | VS | 李紹希/申昇瓚(韓) |
女雙 | 安妮克/黛拉.哈里斯(印尼) | VS | 波納帕/賈德蕾(印度) |
女雙 | 馬晉/湯金華(中)[4] | VS | 米切爾斯/高莉澤斯基(德) |
女雙 | 皮婭/莉茲姬(印尼)[7] | VS | 羅琳.史密斯/加布里埃爾.懷特(英) |
女雙 | 成淑/包宜鑫(中)[8] | VS | 前田美順/垣岩令佳(日) |
女雙 | 伊瑪萬/蘿莎莉亞(印尼) | VS | 波麗/妮特雅(印尼) |
女雙 | 田卿/趙芸蕾(中)[5] | VS | 張藝娜/金荷娜(韓) |
女雙 | 高橋礼華/松友美佐紀(日)[2] | VS | 薇塔/普特莉(印尼) |
混雙 | 徐晨/馬晉(中)[1] | VS | 基多/皮婭(印尼) |
混雙 | 馬拉烏西/齊芭(波蘭)[7] | VS | 科拿/波納帕(印度) |
混雙 | 張楠/趙芸蕾(中)[3] | VS | 申白喆/張藝娜(韓) |
混雙 | 力基/迪莉(印尼) | VS | 伊凡諾夫/切拉維牙科娃(俄) |
混雙 | 里賈爾/黛比(印尼)[8] | VS | 蘭瑞奇/奧佛(英) |
混雙 | 費雪.尼爾森/佩卓森(丹)[4] | VS | 阿德庫克/懷特(英) |
混雙 | 陳炳順/吳柳螢(馬)[5] | VS | 柳延星/嚴惠媛(韓) |
混雙 | 阿瑪德/納西爾(印尼)[2] | VS | 弗蘭/珊蒂(印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