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有一陣子, 台灣羽球界對於 YONEX Mavis-500 的尼龍球有一種追求的狂熱(差不多是2005年開始的), 但是事實上, 它的設計是不如後來推出的 Mavis-300 或 Mavis-370, 但是大家從編號上判斷, 就以為 Mavis-500 是 Yonex 最頂級的尼龍球,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 也可以證明本人所言不假, Mavis-500 的溫度/速度分類只有Middle及Slow兩級而已, 而M-300P, M-350P 卻有Slow/Middle/Fast三種分級, 而M-370則是更做到四種分級, 2-SLOW/SLOW/MIDDLE/FAST.
以下我們用圖來說明 YONEX 尼龍球設計的演變,(部份圖片借用自中國我愛羽毛球網, www.51badminton.com)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Mavis 500 的羽裙部最初是模仿羽毛球的兩圈束線結構, 而且第二圈束線及羽毛部之間的空隙也完全仿造羽毛球.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但是後來為了降低成本(尼龍球本來就是為了降低使用羽毛球的成本, 這不是廢話嗎?!), 減少模具塑膠射出的失敗率, 因此再度改善它的結構,將兩圈束線結構減化成一圈束線結構, 但是也在功能方面進行調整.
接下來的圖是 Mavis 300 黃色球,注意看紅圈內的部份, 中間的部份在16支羽根部有所改變, 這可以增加羽球旋轉的速度, 羽毛部還是維持M-500的六個平均細長型孔目.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接下來是台灣 YONEX 目前唯一引進的尼龍球 Mavis 370, 這次的改變可以說最明顯的, 而且最多處, 首先改變束線圈的結構, 不再只是一圈直直的束線結構, 而是增加角裙部份, 加速旋轉的空氣力學, 再來是將羽毛部的細孔分成四種, 下半部的右邊變成外平整,內有細格的封閉型, 左邊則是三細長孔, 上半部的右邊則變成六條細長孔目, 左邊則只均成兩個近方形的孔狀.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
而 YONEX 計劃在2008年10月再度推出Mavis 2000, 這次則是恢復兩圈束線結構, 但第二圈束線也與M-500時不同, 它增加切角, 而羽毛部的孔狀也再度進行調整,下半部則恢復成六孔,但靠近羽根部份的兩邊孔目較細, 而上半部的右邊則維持M-370的六孔結構, 但左邊則變成三孔.

(請點選圖片, 看大圖會比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