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羽毛球》雜誌 文: 李旭
2004年湯姆斯盃奪冠圓了兒時的世界冠軍夢, 但有聲音傳來“你還沒有問鼎過單項錦標.” 2006年馬德里的一聲怒吼達成了目標, 但又有人在耳畔提醒, “林丹, 你要拿奧運冠軍.” 接著是大滿貫、金滿貫, 對了, 原來你還差羽聯超級賽總決賽的桂冠……30歲之前的林丹, 就這樣被無數隻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手推著往前走。
邁入而立之年, 林丹覺得, 是到了為自己做主的時候了. “過去的努力, 已將讓你贏得了尊重. 對於現在的我, 要去做那些自己認為正確, 並且合適去做的事情.” 如今, 林丹把家庭和親人放在天平的第一位, 他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繼續他所熱愛的羽毛球生涯。
林 丹把自傳定名為《
直到世界盡頭》, 自傳的英文譯名“Until the end of world”則紋在他的右手臂上. 這句話取自日本動畫片《灌籃高手》的片尾曲, “一次打德國、全英比賽的時候, 我又重新翻出《灌籃高手》來看, 第一次在飛機上完整地聽完了片尾曲. 畫面的最後是櫻木花道遠去的背影, 我突然覺得有一天, 如果我要離開曾經摯愛的球場, 留給大家的, 可能也是這樣一幅畫面吧。”
世界終究會有盡頭, 但, 林丹相信自己永遠不會被取代, “因為只有一個林丹. 沒有人可以成為第二個林丹, 也沒人願意成為第二個林丹。”
即便世界終究也會有盡頭,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林丹
今年 3 月結束半年長假, 回國家隊報到後, 林丹的訓練和比賽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儘管因為離開賽場太長時間, 林丹的世界排名已經跌出前100位, 但憑藉著世界羽聯發放的一張外卡, 他終於可以亮相今年 8 月在廣州舉行的世錦賽. 為了備戰世錦賽, 林丹不僅放棄印尼、新加坡兩站公開賽, 而且還隨隊來到青島進行封閉訓練. “不是很適應, 畢竟之前都是和家人待在一起(在北京時, 他基本屬於為走訓).” 再次參加集訓, 林丹坦言有些有適應。
休假的半年裡, 林丹一直保持著身體訓練, 男單主教練夏煊澤對於弟子手感、技戰術方面的恢復也並不擔心. 訓練計畫裡, 實戰演練佔據了非常大的比重, 夏煊澤解釋: “畢竟他今年只參加了一個亞錦賽, 對於場上的比賽節奏會比較生疏。”
其實, 林丹的名字原本出現在印尼和新加坡兩站公開賽的名單中. 不知天意還是命定, 陶菲克告別羽壇的最後一戰, 首輪對手原本正是彼此糾葛十幾年的林丹, 勝者將在次輪遭遇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偉. 可就在中國隊出發前一天, 林丹突然宣佈退出印尼、新加坡兩站比賽, 專心備戰世錦賽。
“當初報名是為了攢積分, 但後來突然又拿到了世錦賽的外卡……世錦賽是我計畫外的, 所以一切都要做出調整.” 林丹說, “我不再是二十出頭的年紀, 不再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參加所有比賽. 如今小師弟的實力都非常強, 在家裡訓練時, 雙方也會打得很投入。”
爬嶗山練體能, 這幾乎是國家隊每一次在青島集訓的必修課. 和往常一樣, 7 月 3 日的這次“魔鬼拉練”總共是上下來回兩趟. 第一次, 林丹與諶龍幾乎肩並肩地跨過終點線, 在男單組位居第四. 第二趟, 當杜鵬宇、陳躍坤、諶龍的成績相繼登記完畢之後許久, 才見到林丹步履艱難地出現在最後一個拐角處. 忽然間, 林丹停下腳步, 表情痛苦. 山頂的體能教練李春雷趕緊跑下去查看: 林丹抽筋了! 在李春雷和記者一左一右的攙扶下, 超級丹走完了最後的幾步臺階. 于洋的感歎絕對是最佳注解:這真是用生命在爬山呢。
“非常榮幸得到世錦賽外卡, 但這好像是世界羽聯給我開的一個意外的玩笑, 原來我沒有打算要參加的.” 可不管意外與否, 世錦賽都要去面對, “既然參加, 我就會全力以赴, 練好每一天。”
嶗山之行第二天, 男單組開始訓練之前, 夏煊澤向全隊公佈昨天的成績以及和歷次爬山成績對比. “用生命在爬山”的超級丹第二次攀登耗時將近30分鐘, 足足比去年相同時期的記錄多出了 6 分鐘, 而且途中發生兩次抽筋。
半個多月後的世錦賽呢, 全力以赴的林丹還會像過去一般超級無敵嗎? 至少總教練李永波已經開始為球迷們打起預防針. 在一次採訪中, 李永波甚至表示已經做好了弟子首輪出局的心理準備, “林丹要從資格賽打起, 很可能首輪就要對陣種子選手. 不排除他第一輪就碰李宗偉。”
對於這樣的“如果”, 林丹並不回避, 也不害怕, 經歷了那麼多的起伏尤其是雅典奧運會, “還有什麼坎邁步過去?” 更重要的, 對於如今的林丹來說, 冠軍已經不是終極目標. “
輸或者贏, 我都可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通過我的表現, 傳遞給大家一種價值。”
林丹提起了他的自傳. “我出書的目的不是炫耀這個叫‘林丹’的人有多牛, 拿到了多少個世界冠軍, 不是的.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年輕人, 成長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 必須要摔很多次跤, 還得自己站起來.” 努力之後是否能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是註定的命運. 即便最終能像林丹那樣金光閃閃, 可當環視家中掛滿牆壁的那些手捧一座座獎盃的照片時, 他會說: “看到這些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刻, 很開心, 但給你回憶最深的不是那些場景, 而是此前你為了目標所付出的點點滴滴. 中途不順的時候你會發火, 差一點點就要放棄, 但最終堅持了下來. 證明了自己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這件事情能不能成, 誰都不知道, 但你有沒有自己的態度, 這個很重要.” 林丹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和行為感染到年輕一代, “
不要太功利, 做一件事情不要牢牢惦記著得失, 現在的年輕人需要的正是一種態度。”
愛妻子, 愛家人; 不是超級丹, 我沒什麼特別
2012年 8 月 5 日, 倫敦溫布利體育館. 男單決賽剛剛塵埃落定, 頃刻間, 林丹張開雙臂, 用近乎百米衝刺的速度環繞看臺, 接受萬眾膜拜。
如今, 回憶起這一典型的“超級丹時刻”, 當事者笑了. “正常來說, 我應該是跪在地板上慶祝或者跑向教練席擁抱教練, 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著了魔一般狂奔.” 林丹將那解釋為一種潛意識的行為, “一切都結束了, 終於解脫了。”
倫敦奧運會前接受採訪, 林丹反反覆覆地對外表示, 不會再過多地看重比賽的結果, 而是盡情去享受其間的過程, 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場比賽, 只要把自己的水準都發揮出來了, 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聽上去, 這更像是林丹為自己買的一份靈魂保險. 可當奧運會的巨大現實逼近時, 被裹挾其間的任何一個人都絕無可能置“心”事外. 那段日子, 林丹常常睡不好, 就在男單決賽前一晚, 他還與專家組的戴金彪老師一直聊到了淩晨。
“出征倫敦前, 贊助商來拍廣告, 讓我做出勝利的手勢, 真挺反感的. 比賽還沒有打, 為什麼就要一直提金牌、金牌?” 外界越喧嘩, 林丹越渴望一片寧靜的港灣. 家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記得好幾次從歐洲比賽回來, 因為要倒時差, 我大概清晨五、六點鐘就起來了. 但你會發現, 媽媽早就忙碌著為大家做好了早餐. 只有家人對你的愛是徹底無私, 不要求回報的。”
2012年 9 月23日早上 9 點, 林丹在豪華伴郎團成員鮑春來、陳金、任泉的簇擁下出發迎娶新娘. 要叩開閨房的大門, 紅包已經不管用了. 於是, 林丹和伴郎四個人高馬大的大男人攜手跳起了小天鵝舞. 闖關成功, 見到謝杏芳的那一刻, 林丹興奮得跳了起來, 那勁頭不亞於在球場上拿下賽點。
婚禮儀式的現場. 身披名為“精靈之羽”的聖潔婚紗, 新娘謝杏芳挽著父親, 踏著小提琴緩緩的樂曲, 款款走來. 林丹一臉燦爛地迎上前去, 將手中的捧花獻給了新娘. 《婚禮進行曲》響起. 白岩松調侃說: “這是傳說中、期待中的求婚嗎? 如果大家掌聲熱烈的話, 那就是了。”
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見證了林丹人生中兩個最重要的時刻. “對我來講, 最有意義的不是因為這是林丹獲得奧運金牌的地方. 婚禮選擇在這裡, 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我跟芳芳唯一一次共同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地方, 這個意義超過金牌。”
“超級丹”降落凡間, 用最普通的方式和家人一起生活. 起早床的日子裡, 他會和媽媽攜手出門, 在社區的早餐店裡買上油條、小籠包. 傍晚開車回來, 遠遠看到二樓陽臺上母親在燉湯, 或者是玻璃窗裡阿芳的倒影, 暖意頓時從心底升起. 謝杏芳尚在北大讀書, 平時的家務自然落在父母身上, 心懷歉疚的兒媳一有機會便試圖彌補. 每當此時, 林丹則心疼地勸妻子以後別再做了. “洗碗好累, 洗潔精更是傷害皮膚。”
自己做過家務麼? “我會疊一些衣服,” 林丹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 “還給自己做過速食麵. 有兩次起來看爸媽不在, 我就自己做的速食麵.”
衛冕奧運會男單桂冠, 林丹的聲譽達到頂峰, 但他卻在此時選擇暫別賽場半年, 讓很多人扼腕歎息: 為何不乘熱打鐵, 鍛造出最大化的商業價值? 林丹回答: “如果說, 在 30 歲之前, 我必須全身心投入在事業上, 那麼現在我的身份開始轉變. 這不是賺多少錢, 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那麼簡單, 而是你必須儘量地陪在他們身邊, 一起吃飯、聊天、旅行.” 對於現在的林丹而言, 家庭是第一位的. 回到地球, 雙腳踏在土地上, 平凡的生活讓他感受到真實。
一切順利的話, 今年晚些時候或者明年, 林丹和謝杏芳將會懷上自己的寶寶。
愛時尚, 高曝光, 不是商業化的人質, 我為羽毛球代言
林丹、謝杏芳從來不憚於將濃情蜜意告白於天下. 距離那場盛大婚禮過去一個月, 夫妻倆攜手登上某時尚雜誌的封面, 用一組尚未曝光過的結婚照秀出新婚燕爾的幸福感覺。
林丹記不清楚近一年來自己在多少本頂級時尚雜誌的封面上俯視眾生, 泛著古銅色光澤的皮膚, 佐以一身堪稱完美比例的肌肉, 在“堅毅”、“冷酷”、“成熟”、 “性感”等標籤之間穿插往返, 賽場上的超級丹搖身一變, 成為了娛樂界炙手可熱的寵兒. “文體不分家”在林丹身上尤為突出, 作為世界體壇的超級明星, 在娛樂 圈同樣有著傲人的地位, 大牌明星趙薇、王菲、譚晶都曾紛紛大秀與林丹的合照. 王菲甚至上傳了一張和超級丹、趙薇的合影, 俏皮地問, “林丹,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我倆不?”
正是在好友那英的牽線搭橋下, 林丹受邀參與東方衛視 2013 年跨年盛典. 此時正值“羽毛球項目要被驅除出裡約奧運會”的傳言甚囂塵上, 面對媒體提問, 林丹笑著表示, “如果羽毛球真的被開除出奧運會, 那我就只能去拍電影了, 因為我沒有事情幹了.” 如此曖昧的玩笑, 難怪引來外界紛紛猜測, 超級丹將退出體壇、進軍娛樂圈. 而據知情人爆料, 確實有電視劇和電影的劇組向他伸出橄欖 枝。
高曝光率、熱點話題、形象鮮明, 註定林丹的“錢”途無限. 有網友這樣總結: “穿李寧、喝紅牛、開雪鐵龍、嚼綠箭口香糖、剃鬚用吉列, 在廣告中你就知道林丹的衣食住行”. 今年 4 月, 福布斯中文網發佈《2013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 體育界方面排位最高的李娜位列第 11 位, 林丹列第 42 位, 福布斯估算, 超級丹的年收入2,200萬元. 另外, 網路曝光率, 林丹排名第15; 報紙曝光率排名第 3; 雜誌和電視曝光率排名第 59。
如此這般衣著光鮮的林丹, 似乎和國人記憶中那些穿著運動服、掛著靦腆笑容的臉龐上汗滴滾滾的形象格格不入. 太過商業化了嗎? 成為了各種品牌的儲物袋? 還會有多少人將“林丹”兩個字與羽毛球運動本身的魅力聯繫起來? 不過, 這樣的擔憂, 對於林丹都是偽命題. “那不是一個問題, 不然大家又會回到原有的思維, 將目標放在金牌上面來了. 2008 年奧運會 51 枚金牌的影響可能都沒有姚明的輻射力大, 中國有太多的冠軍, 但他們都沒有人知道.” 在林丹看來, 提升羽毛球項目的曝光度才是當務之急。
2012年 2 月的倫敦之行, 林丹感觸深刻. 受勞倫斯冠軍委員會邀請, 超級丹以“年度最佳男運動員候選人”身份前往倫敦. 臨行前, 林丹便自知不可能得獎, “但我代表的不僅是中國, 更是代表羽毛球這項運動.” 勞倫斯此前從來沒有邀請過羽毛球或者乒乓球運動員, 他期待著走出第一步. 但這第一步, 卻是無比尷尬的一步. 當他走在紅地毯上, 只聽到一個聲音在喊: “丹哥, 丹哥!” 循聲望去, 原來是世界羽聯的攝影師。
無論是身處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 或是在唐寧街 10 號接受英國首相的接見, 林丹明顯感覺到, 即便是世界上唯一的羽毛球“全滿貫”, 在眾星雲集的國際舞臺上依然可以微不足道. 最終, 上一年度拿到三項大滿貫的網球選手德約科維奇問鼎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林丹強烈地感受到, “金牌真的不是唯一.”
同屬於小球, 又都是隔網運動, 但國際地位的差別讓網球和羽毛球的對比如同高富帥之於青年屌絲. 採訪時正值2013賽季溫網(如火如荼, 林丹很自然地用溫網打起了比喻: 兩周的溫網比賽, 央視全程轉播. 這就是影響力, 大家關注的是這個項目, 而非簡簡單單的冠軍歸屬. 但羽毛球目前還停留在看明星的階段, 糾結于哪個明星參賽了與否.“ 既然現實如此, 很多人在關注林丹, 為什麼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 讓更多人知道羽毛球?” 他非常欣賞《功夫》 裡的一句經典台詞,“能力越大, 責任也越大”, 或許並非所有的人都贊同他的看法, 但林丹並不介意. 畢竟, 一個人只能做自己認為正確並且合適做的事情。
時隔一年, 重遊勞倫斯頒獎典禮. 雖然依舊與獎盃擦肩而過, 但相比去年, 林丹已經明顯感覺到了不同, “
至少有人知道我是羽毛球運動員了!”
生一個寶寶, 幸福地生活, 再打10年. 用自己的方式堅守羽毛球
在做客某衛視訪談節目的末尾, 主持人讓林丹選出未來人生的三個願望. 超級丹給出的答案是: 有一個寶寶、幸福的生活、再打10年. 前兩個選項不需多說, 對於第三個. 林丹這樣解釋: “我希望能夠盡可能長地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 但也從來沒有說過一定要參加里約奧運會之類的話, 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堅守羽毛球。”
有媒體曾將林丹形容為異教徒, “一個青年在中國特有的體育體制內如何自我省思、自我修煉、自我完善的過程.” 林丹則覺得, 30歲之前的他被無數隻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手推著往前走, 邁入而立之年, 到了自己為自己做主的時候了。
暫別賽場的半年時間裡, 林丹享受和家人歡聚的時光, “同樣慶幸的是我找到了下個階段努力的目標.” 林丹將目光瞄準了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 從雅典到北京再到倫敦, 四年一個奧運週期, 四年一個輪迴, 林丹決意要跳出這個圓環套圓環的遊戲。
“以拿金牌為宗旨的體育模式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如果只是為了拿金牌, 那麼留下來的只是塔尖上的寥寥幾個人. 但要是把職業聯賽做好了, 塔尖下面的人也會獲得機會.” 聯賽不僅給絕大多數運動員提供了展示自我價值的平臺, 也讓那些老將們有空間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
到目前為止的球員角色讓林丹深切感受到代表國家比賽時所產生的心理壓力, 而世界羽聯的賽程又密, 比如去歐洲比賽, 三個星期裡要打上十四、五場球. 但國內聯賽就不會如此疲於奔命, 一個星期最多可能打兩場球, 負擔會小很多. 林丹甚至邀請起了蓋德、陶菲克加盟羽超, “如果有俱樂部伸出橄欖枝, 相信他們會有興趣. 有了他們的加盟, 羽超聯賽的影響力會大不一樣,球迷們也有機會繼續欣賞他們在場上的表演。”
“一個專案如何能更好的發展. 還是要丟給市場.” 不過,林丹並不奢望也無意於當一個摧枯拉朽式的革命者, 30 歲的他只做自己認為正確並且適合做的事情,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 讓大家的目光更多停留在平日的聯賽上, 而不是緊盯著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 林丹期待著, 自己邁出這一步後, 能夠聽到後輩們追隨的腳步聲. 世間本無路,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反覆說著“金牌不是唯一”, 但當提及近期的目標時, 仿佛是延續慣性一般, 林丹回答:“聯賽冠軍!我到現在還沒有嘗到過聯賽冠軍的滋味呢。”
新聞網址:
http://sports.sina.com.cn/o/2013-08-21/143167352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