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轉載]李宗偉自傳(之六) -- 賽後一定打電話回家


2004年雅典奧運馬來西亞羽球代表隊

 2003年馬來西亞羽球公開賽上我奪得了第一面銀牌,這是我加入國家隊三年以來在國際舞臺上得到的第一面獎牌。

 賽後我馬上撥了通電話回家報喜。無論比賽成績如何、我在什麼地方,賽後一定撥電話回家的這個習慣一直到今天都未曾改變過。

 那次在電話中,爸爸媽媽欣喜地說他們終於都等到了今天。我能夠在言語間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和寬慰。雖然爸爸媽媽從來沒有給我任何壓力,但是我知道他們一直都希望我在這條路上有所成就。

 當壓力與日俱增,我開始意識到職業球員的路將更辛苦,那將會是一條漫迢的路。

 2004年,我加入國家隊的第四年。迎來了我羽球生涯中第一個極為重要的國際賽事,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壓倒哈菲茲出征奧運

 那時候羽毛球國家隊中的師兄羅斯林和黃綜翰是國家隊中世界排名最好的球員,他們都在積分榜上的前十大,毋庸置疑的他們一定有機會出戰。接下來第三個代表名額就由我和哈菲茲爭奪。
能夠參與四年一次的奧運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任誰都想要爭取得到。那時候我和哈菲茲的排名都不相上下,同年四月的亞洲錦標賽是關鍵一役,這決定了我們當中誰能夠成為馬來西亞代表。要是我們都在十六強內,看誰的排名在前。

 世界排名每一個星期五都會刷新。揭曉那一天,我不自覺地坐立不安起來,一看更新的世界排名,我排名十五,而哈菲茲十七。我排在師兄黃綜翰和羅斯林之後,這個參賽機會落在了我的身上。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到現在依然清晰、深刻。

 200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的起源地,充滿著浪漫神話的希臘雅典。夏天的太陽的強光刺眼,天氣乾燥炎熱,萬里無雲的希臘天空是一片美麗的湛藍。

 作為一個新人的我參與這次的雅典奧運會,沒有任何的壓力,也沒有過於緊張的心情。抱著吸取經驗這樣單純和純粹的心情去面對雅典奧運之行。更何況,無論是媒體或者球迷,大家的目光焦點都在兩個師兄的身上。

 第一圈比賽我打贏了進入了十六強,奮戰到最後我終究還是以三局輸給了中國球員陳宏,無法成功晉級八強。即便如此我也沒有太多的失落與遺憾,畢竟那時候跟世界水準的球員比較,我的實力顯然還是很懸殊,未來長路迢迢,我的漫長的征途正要開始。

 那一屆雅典奧運男子單打項目金牌由年僅23歲的印尼選手道菲奪得。他被認為是羽壇的神童、天才,1999年以17歲的年紀就已經奪得了全英賽男單亞軍。後來我們在各項國際賽事上常常碰面,進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走向國際羽壇的路上,未來的方向是逐漸清晰起來了,從那時候我更仔細地思考未來。披著國家隊的隊服,我試著想想到底我們肩負著多少人的寄望。體會獎牌再也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了,你的成敗不再是個人的榮辱,它關乎一個國家的榮譽。

 前輩們又如何在獎牌的壓力底下發揮自己水準?我開始反問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我到底是否能夠承擔大家的期待?

--------------------------------------------------------------------------------
 馬來西亞華文報紙《南洋商報》摘錄李宗偉自傳《敗者之王》系列:

[轉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摘錄李宗偉自傳(之一)
[轉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摘錄李宗偉自傳(之二)
[轉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摘錄李宗偉自傳(之三)
[轉載]李宗偉自傳(之四) -- 青澀愛情陪伴渡過高低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