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轉載]林丹自傳節選: 體育細胞遺傳媽媽, 人生首枚獎牌

中國上海《東方日報》 8月29日 節選自林丹自傳《直到世界盡頭》


林丹(右)小時候像個女孩, 書中用圖

體育細胞遺傳母親

 當然,我今天的一切要感謝我媽。如果不是她從福州來到上杭,最後留下來紮根在上杭,今天可能就沒有我。我媽常說,只要命運有一點偏差,哪裏來的“超級丹”?

 我母親是家裏的長女,我還有一個舅舅、一個姨媽。1969年,外公一家作為下放幹部從福州來到上杭,那時我媽才12歲。母親在上杭一中認識了比她高一屆的父親,但兩人從沒講過一句話。直到高中畢業上山下鄉,我媽被分配到上杭縣的蘆豐公社,才發現我爸就住在她樓上。

 我媽從小就習水性,還進了小學游泳隊。這還不是最厲害的,到了五年級那年,她居然開始玩起了跳水。三米台、五米台、七米台……也沒什麼花哨的動作,就是像根冰棍似的紮進水裏。可那也非常了不起了,把她同學都羡慕壞了。

 後來外公一家被下放到了上杭,可我媽小時候的這些“英勇”事蹟卻沒有人走茶涼。直到前幾年,還有她當年的同學從福州打電話問我媽:“那個打羽毛球的‘超級丹’是不是你兒子?”據說打電話之前,他們幾個同學怕認錯人,還事先商量了一下:“肯定就是我們班那個高秀玉!她小時候在七米台‘跳冰棍’,別人都不敢,就她敢跳。‘超級丹’是她兒子,肯定沒錯。”看來,我的體育細胞多少是有些淵源的。


最長的回家路

 按照我爸的說法,從小到大,我到哪兒都是最小、最矮的。在福建省少體校的時候,一個宿舍8個人我是最矮小的。結果我沖了出來,打球打到了數一數二。到了八一隊,6個室友中我又是最矮小的,現在到了國家隊還是最矮小的一個。我有時對別人開玩笑說:“在國家隊,我就跟棵小草似的,哪個不比我壯?”

 據我爸媽說,小時候我不但矮小,開口說話還特別晚,上托兒所了還不會說話。別人家孩子都會叫爸爸、媽媽了,我還懵懵懂懂的。但是父母也沒有太擔心,因為我 9個月的時候居然已經能自己扶牆走路了。上學後更加一發不可收,在小學二年級的校運動會上,我就把四年級的100米短跑紀錄給打破了。不過,我在上杭的求學生涯,就只到小學三年級暑假。

 後來從上杭到福建省體校,那是到福州後的第二個春節。在一年寒暑過去之後,我爸媽也來福州接了我兩次。可是,從上杭到福州,要歷經4個半小時的客車,再是12個小時的火車,這麼折騰一趟對爸媽來說也很辛苦。碰巧1994年的春節,我跟體校的另外1個姐姐,還有1個小男生一起結伴回家過年。可是臘 月二十九,我爸在龍岩火車站並沒有等到我們3個人。他說,等整列火車的人都出站了,也沒找到我們,他一下子就慌了。那時電話很少,更沒有手機,我爸就火速 趕到龍岩地委(現在叫市委)借了辦公室的電話打到我福州的外公家。外公家也沒電話,但是街對面有,樓下喊一聲誰誰誰電話就成。外公再去體校問,體校的教練回說,3個小孩已經出去了啊。

 多年後,我已記不清我們的火車票到底是被偷了,還是給弄丟了。反正,3個人的車票本來都放在那個姐姐身上,但臨上車時車票卻找不著了。我們投奔到了福州外公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外公把我們領到火車站派出所,跟所長求情,說這 3個小朋友都是體校的學生,本來昨天要回家的,結果火車票被偷了。這都大年三十了,父母在家裏等得很著急。那所長一聽,二話沒說,把我們領上了火車。

 坐了12個小時的硬座回到龍岩,3個小孩都累傻了,但總算趕在大年三十這天一家團聚了。那時我覺得,回家的路好難好漫長,卻不知道,多年以後從上杭到福州走高速公路只要 4個小時,但我回家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我人生的第一塊獎牌

 那時的省體校,一個房間睡 8個人,上下鋪。體校的孩子家裏條件都很一般,而且集體生活就是那樣,你吃個什麼東西,大家都會靠上來。

 像泡一碗麵,8個人每個人都要來一口。泡麵就是很便宜的那種,袋裝的,我記得是叫“紅髮”牌,也就5毛錢吧,裏面只有一包調料,連油都沒有。如果是 1個蘋果、1個梨,8個人每人上來咬一口,立馬就沒了。

 不過現在想起來,還蠻好玩的。大家的家庭條件都不算優越,能過這樣的集體生活,其實很溫暖。我在體校的收穫之一就是,我現在最擅長做的還是煮麵。那些當年跟我一起分一碗速食麵的隊友,現在大部分都當上了羽毛球教練,有一些則去當了員警。

 可是,就如你們在青春電影裏看到的那樣,男孩子多的地方,年紀小一點的總難免受欺負。給大隊員洗碗、洗衣服,那是必須的。剛到體校的時候,我身上很少帶錢。媽媽送我到福州後,臉盆、碗筷、水壺這些都是重新置辦的,臨走時留了些零花錢給教練,也放了一些在大隊員那裏。可是我畢竟才 9歲,有時候不敢跟教練要;跟大隊員拿吧,他們就說存銀行呢,沒帶在身上。於是,我只能眼巴巴地等著每個星期的兩個晚上,外婆來給我送點吃的。補充營養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見到自己的親人,以緩解剛到省體校時的種種不適應。

 我跟外婆的感情從小就特別深,我一直稱呼她“奶奶”。外婆也不會騎單車,那時候總是風雨無阻地乘公車來看我。這兩年外婆年紀大了,2006年國家隊在晉江集訓時,我給外婆找了一隻蘇牧犬來做伴。剛到外婆家時,小狗還沒滿月,眼睛都睜不開,站也站不穩,因為一進門就喜歡咬我的運動鞋,於是給它取名叫“NIKE”。這麼算來,“NIKE”到外婆家也已經 6個多年頭了。外婆是虔誠的基督徒,只要不生病、身體允許,每個週末總是雷打不動地去教堂做禮拜,為我禱告,就像當年每週來省體校看我時一樣。儘管不能常陪在她身邊,但我們祖孫倆心裏都記掛著彼此。2012年初,我在左手臂上紋了一個十字架。有了它,就好像有外婆守護著我,什麼都不用怕。

 對爸媽的想念,又豈止從家裏到體校的600公里那麼長?每次爸媽來看我,我都會央求他們再多住幾天。可再開心的相聚也總有分離的時候。我至今都還記得,爸媽要去乘火車回家時,我跟在計程車後面一邊哭一邊追的畫面。後來我問我媽:“那時候你怎麼下得了‘狠心’?”媽媽故意調侃說:“司機還問呢,要不要停,我說別停,一停今晚又走不了了。我們那時候……”媽媽沒說完的,這些年我也漸漸明白了。

 9 歲進了福建省體校,我就是半專業的運動員了,上午讀書,下午訓練,一周只休息星期天一天。

 那會兒在每個星期六的時候,體校會放一部電影。這時候你就會看到,哇,偶像的力量是什麼。看得最多的就是林志穎,有時也播周星馳。不管男生女生,好像都會喜歡林志穎、吳奇隆,還有一部分女孩喜歡郭富城。

 和別的孩子一樣,我也會買一些海報貼在牆上。像林志穎這些,那個年代,大家都買,我也跟著買,而且還留長頭髮。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我留長髮的模樣,而且還是分頭呢,中分。那種髮型是那時體校的每個學生都會留的。那會兒都學港台明星,頭髮留得很長,每天起床後,先用水把頭髮打濕,然後往兩邊梳。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尚。

 這種看似歡樂的集體生活,我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其實都沒有完全適應過來。多虧了體校裏的那些小夥伴,讓我感受到很多溫暖。因為就算我叫爸爸媽媽來,他們也沒有辦法來。這就逼著我只能靠自己。慢慢地,我就把注意力轉移了,不再去想爸媽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把我接回家。

 我進體校的第二年,好友謝鑫也來到了福州。我覺得他好像比我好一點,來了以後很快就適應了體校的生活。也正是那一年,我參加了全國少兒羽毛球錦標賽,獲得了乙組男單亞軍。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塊獎牌。那時候是第一次出省比賽,還沒有獎金、榮譽的概念,只覺得很開心。在回福州之前,我跟我們教練借了點錢,給爸爸買了個煙灰缸,給媽媽帶了一包她沒吃過的草莓餅乾。

 那時候我11歲。

 新聞網址: http://www.dfdaily.com/html/158/2012/8/29/851942.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