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轉載]雲龍風虎行天下 -- 蔡贇/傅海峰的成長故事(之五)

第二章:羽球,生命之緣(之二)

風之羽,糊塗的愛

1、翻了水桶,得了羽毛

 頑皮的傅海峰和年長自己3歲的蔡贇幾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開始了與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讓傅海峰打球,完全因為他太淘氣。為了防止兒子闖禍,只好找件事來“拴住”他的心。

 五、六歲的時候,小海峰閑來無事總喜歡騎著自己的小三輪車滿農場溜達。一次,他遠遠望見鄰居家的姐姐挑著兩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他眼珠滴溜一轉,一個“餿”主意便湧上心頭——他瞄準水桶,調整好車把的方向,腳底下加緊蹬起來,車速也隨之越來越快。只聽“砰”地一聲,女孩挑著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濺,打濕了衣裳。眼見自己的辛苦勞動因為這個討人嫌的小男孩付之東流,女孩也氣昏了頭,她順勢抄起一隻木桶,將剩下的半桶涼水劈頭蓋 臉地潑在傅海峰身上。平日裏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嚇呆了。瞬間變成“落湯雞”的他本想掉頭逃跑,無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結結實實挨了一頓罵。從前都是他把別人弄哭,這次輪到傅海峰哭鼻子了。

 他狼狽地回到家,跟母親訴苦。林銀嬋氣憤地跑到鄰居家“興師問罪”,可女孩卻委屈地說:“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麼不問問他幹嘛要騎車來撞我的水桶?”林銀嬋啞口無言。

 從那以後,她開始琢磨,有什麼辦法可以管住兒子,不再讓他到處闖禍。可是,自己的小孩那麼皮,交給誰都不太放心。思來想去,她覺得把傅海峰放到丈夫的羽毛球隊裏最為妥當。一來,兒子從小最怕他父親。有丈夫嚴加管教,說不定孩子能收斂不少;二來,打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培養孩子不服輸的精神。 於是,夫妻倆“下通知”似地為傅海峰選擇了羽毛球之路。

 其實,這個決定對於小海峰而言並不完全算強制性的。從他記事時起,就知道爸爸酷愛羽毛球,而且是小鎮上有名的教練,帶過許多隊員。聽說父母想讓 自己也練習打球,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幫小夥伴湊在一處打鬧玩耍,而關於日後的出路、未來的成績還全無半點概念。就這樣,他和羽毛球的緣分糊裏糊塗地開始了。

2、引而不發,約法三章

 童年的時光美好而短暫。讀小學後,傅海峰在各種刻板的規矩中飽受“煎熬”。父親雖然說要教自己打球,可眼見著一個月的光景就要過去了,卻始終沒動過球拍。

 其實,傅銘英有自己的想法。他帶的羽毛球隊就在兒子的學校操場訓練。每天清晨和傍晚,傅海峰只要稍一抬眼,便能隔著教室的玻璃窗望見操場上那些忙碌的身影。漸漸地,傅海峰倚在窗邊端詳大隊員打球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心也早早飛到了他們身邊。他開始不停地追問父親:“什麼時候教我打球啊,我等不及了。” 傅銘英總是笑著說:“不著急,你先看看。”

 就這樣,“晾”了兒子一個多月後,父親終於把他叫到身邊,遞給他一把球拍。傅海峰興奮地將它“奪”進懷裏,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吵著第二天就要開始打球。傅銘英覺得時機成熟了,便語重心長地說:“既然你要開始打球了,那我們就得立規矩。不准遲到早退、不准偷懶耍滑、不准違反紀律。別看我是你爸爸,到了訓練場上,我會一視同仁的。”或許是年紀太小,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意思,抑或是為了早早跟大隊員們一起玩耍,面對爸爸提出的“約法三章”,傅海峰把頭點得像小雞啄米,痛痛快快答應下來。

 殊不知第一周的訓練,單單是每天淩晨必須4點多起床這一條,就給小海峰來了個下馬威。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加上清早一般沒有風,所以傅銘英帶的隊伍只要不下大雨就得堅持出操。尚在發育期的傅海峰正值貪睡的年齡,他總是眼角掛著眼屎,迷迷瞪瞪地站在隊伍最後一個,“魂不守舍”地對各種口令做出本能反應,至於意識,恐怕還一直守在周公身旁。

 結束晨練,傅海峰跟著父親回家吃飯,然後再去學校上課,時間很緊張。放學後,羽毛球隊還要再訓練2個小時左右。若是別的小孩,恐怕早就累得不行。可精力旺盛的傅海峰僅僅適應了一周多就恢復了往日的生龍活虎,也漸漸淡忘了自己與父親的“約法三章”。但傅銘英卻沒有放鬆對兒子的要求。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情,他也不能“免俗”。在傅銘英的思想裏,不練則已,既然練了就必須打好。作為兒子的啟蒙教練,他非但沒有手軟,反而比對別的孩子更加嚴格, 甚至是苛刻。

3、父嚴子強,且磋且琢

 父輩們“篤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在傅海峰的記憶中,挨打受罵歷來都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在練球之後,大大小小,不勝枚舉。

 一天晚間訓練,父親覺得他沒有認真完成自己的要求,而且整堂訓練課都和其他隊員說說笑笑,異常散漫。於是,火冒三丈的傅銘英當著所有人的面大聲呵斥兒子。吼了沒幾句,就演變成一頓暴打。雖然小海峰只是個六、七歲的孩子,但父親讓自己當眾“丟醜”已不是一次兩次,他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於是,就在父親一巴掌扇在自己臉上後,“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傅海峰不知道哪兒來的倔強,朝爸爸大喊:“我不是你親生的!”誰知話一出口,傅銘英的拳頭砸得更重了。

 玉不琢不成器。父親要讓兒子變得強大,傅海峰卻一心想著玩。兩代人的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摩擦。

 有次晨練結束,傅銘英不滿意兒子的表現,罰傅海峰蹲在操場上不准起來。海峰心裏不服,用球拍在地上剁來剁去,死活不肯蹲下。“不蹲你就別想吃飯!”言罷,父親蹬上自行車,揚長而去。眼見著七點半都過了,傅海峰還沒回家,做母親的心疼不已。她悄悄拎起孩子的書包,又在裏面揣進不少吃的,急匆匆地趕到操場尋找兒子。本以為他會躲進某個角落,哪知傅海峰還站在原地,右手叉著腰,握拍的左手不停揮舞著球拍朝地上戳,一下狠似一下。母親唉聲歎氣道:“這孩子,跟你爸一個脾氣。倆人倔到一塊去了,誰也別挑誰。”

 基因的確擁有神奇的力量。就算傅海峰再調皮搗蛋,他的身體裏始終流淌著父親熱愛羽毛球的血液。練了5年球,傅海峰進步神速。11歲時,他再度面 臨人生選擇——要麼放棄打球,好好上學;要麼去省體校繼續深造。當然,傅海峰自己根本沒有過多考慮,他甚至不知道有省隊的存在。他把選擇權交到了父母手 上。而傅銘英深知天資聰穎的兒子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他不想讓自己親手培育的小苗中途“夭折”。那時,恰逢他帶過的幾位隊員已經在省體校做了教練。傅銘英覺得機會難得,就做好了把孩子送到廣州去的準備。

 成名後,傅海峰曾經這般感慨:“父親不是讀書人,他喜歡打球,支持我練體育自然有他的道理。我既然聽從了命運的安排,就永遠不會後悔。”

(未完待續)(文/ 劉紫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