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記者郭嘉惠11月2日新加坡訊]
本地羽毛球愛好者如今有個專屬的訓練和比賽場地。這座專為羽球運動建造的場館,與曾獲列為歷史古跡的新加坡羽球館同名(Singapore Badminton Hall),坐落在芽籠23巷。
位於基里瑪路的新加坡羽球館,曾在1999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歷史古跡。該場館所在的那塊土地屬於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在34年前向當局租用羽球館,然後轉租給羽總。羽總在1986年於羽球館隔鄰興建一棟能容納會所和訓練場地的建築物,而肥仔榮餐館也從那時起在羽總會所樓下的地面層開業,直到2007年3月約滿後搬走。
新加坡羽球館和羽總會所佔有的土地租約在2008年1月31日到期,羽總經過三個月協商後,決定搬到新加坡體育學校。本地羽球愛好者也從那時起,失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租約2014年截止新羽球館造價130萬元
熱愛羽球運動的Arina Hogan Builders董事經理陳毖良,負責籌建位於芽籠23巷的新加坡羽球館。整個建造費用達150萬元,除場地地膠和個別贊助之外,陳毖良承擔約130萬元的建築費。
陳毖良受訪時說:“羽總上下和羽球愛好者無不為失掉新加坡羽球館這個訓練和比賽基地感到痛心,感覺就像無家可歸,所以在得知有機會建造這樣一個專屬羽球運動的場館時,大家都熱心地投入工程。”
經過僅10個星期的建造,原來的足球場蛻變成一個占地2500平方米的羽球館。整個場館可容納1800人,固定座位400。館內設有14個鋪上經過世界羽聯認證的天速(Tinsue)運動地膠的球場,其中六個頂級球場有冷氣設備,另八個高級球場沒有冷氣設備。羽球館還有包含沖涼房和冷氣設備的14間宿舍、廁所設施先進,有按摩浴設備,以及個人專用的儲物櫃。
新聞來源: http://news.omy.sg/News/Sports/Story/OMYStory201111020509-28757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