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轉載]專家解讀羽球改制: 挑戰制遠比"鷹眼"更重要 -- 騰訊

騰訊體育5月8日北京訊 記者: 張楠

 日前, 關於世界羽聯啟用類似“鷹眼”技術以及挑戰制的新聞頗受關注, 很多新聞則把著眼點放在“鷹眼”技術的革新上。而作為羽毛球的從業者, 新制度的啟用卻遠比所謂的“鷹眼”技術更加重要。我國國際級裁判鄭三糧就分析, 挑戰制的啟用對於裁判的判罰準確度有更重要的幫助作用。

 日前, 世界羽聯公佈在今年的印尼公開賽上, 將會正式啟用運動員挑戰制, 每場比賽如果運動員對於某一個界外球判罰有爭議, 可以向主裁提出兩次挑戰, 而現場將會 通過慢鏡頭的重播讓裁判重新作出判斷。如果主裁改判, 這一次挑戰將表示生效, 球員依然還有兩次挑戰機會。反之如果挑戰失敗, 也算作自動喪失一次機會。

 而 大部分媒體對於這一新聞的報導都放在啟用“鷹眼”技術上, 包括央視《新聞聯播》都把新技術的啟用當作羽毛球專案發展的重大變革來宣傳。但從世界羽聯原新聞中並沒有出現“鷹眼”這一專屬名詞, 而且羽聯特別強調新技術並不是一個“可以物理判斷球是否在界內還是界外”的技術, 而只是慢鏡頭重播。在世界羽聯去年年底舉行的超級系列賽總決賽上, 這種慢鏡頭重播技術就已經開始試用, 它跟以往慢鏡頭重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每一個邊線增設一個小攝影機, 隨時捕捉球落地一瞬間的畫面。而現場轉播大螢幕會根據場上的局面, 對這一畫面進行重播。但這一技術跟網球16個攝影機以及直線分析圖是有本質區別的, 而且羽毛球受場地、風向、 甚至是球本身的型號等問題局限, 根本無法滿足網球“鷹眼”技術的水準。這也是世界羽聯至今沒有把這個技術稱為“鷹眼”的原因。

 而我國國際級裁判鄭三糧在談到世界羽聯這一變革時也表示, 這技術並不是這次變化的重點, 而重點在於運動員有權為自己申訴。她表示在羽毛球比賽的判罰中, 確實存在肉眼判罰的漏洞, 而這個慢鏡頭重播也的確有助於裁判做出判罰, 但並非是100%準確的, 但至少彌補肉眼判罰的漏洞, 而增加運動員挑戰制, 也就是給運動員一個自我申訴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對於運動員和裁判都是公平的,也更加有助於督促裁判水準的提高。

 新聞網址: http://sports.qq.com/a/20130508/000520.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