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轉載]林丹:體育文化比金牌更重要 榮譽要來得實實在在

中國《羽毛球》雜誌 2012年3月號 文/劉紫園

 勞倫斯之於體育,就像奧斯卡之於電影——它是唯一全球性的體育頒獎儀式,旨在對世界最傑出的男女運動員在各個領域所達到的運動成就予以獎勵。

 北京時間2012年2月7日淩晨,林丹作為中國運動員代表出席了第13屆勞倫斯頒獎盛宴。或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能成為史上第一個參與其中的羽毛球運動員,林丹應該倍感榮耀。然而,此次倫敦之行帶給林丹的,除了些許尷尬外,更有心靈上的震撼。

我願邁出尷尬的第一步


 《羽》:你是什麼時候收到邀請函的?第一反應吃驚嗎?

 林:應該是今年打韓國和馬來西亞兩站比賽之前接到的邀請。是勞倫斯獎的主辦方輾轉找到乒羽中心和李永波總教練,最後是李總通知我的。當時我的確很吃驚。這次我是入選了“推薦提名”的名單,而在我的印象裏,乒羽這樣的小球項目好像從來沒人入選過。我很意外,也考慮是不是真的要去倫敦出席這個頒獎典禮。

 《羽》:為什麼會猶豫呢?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機會難得,而且也很風光啊!

 林:原因有很多,比如隊伍過完年,剛好要進行封閉訓練,而參加頒獎,頭尾差不多需要四天時間,稍微有些長。再就是時差問題,讓我有些擔心。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考慮到自己只是被列入推薦提名的名單裏面,這就意味著不可能得獎。說白了,如果去的話也許就是給別人當陪襯。我個人會覺得蠻難受的。

 《羽》:是什麼因素促使你最終還是選擇飛往倫敦呢?

 林:我想,也許這是個推廣羽毛球的機會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中國小夥子是誰;也許有人就會說,噢,他是個羽毛球的世界冠軍;然後再有人接著問,羽毛球是什麼?如果能代表自己的項目走出第一步,可能這一步很尷尬,但是沒關係,我可以先走,心裏再彆扭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總得有人做這件事。至於我覺得尷尬,是因為橫向比較的話,我在自己所處的領域裏取得的成績不輸給任何其他領域裏的頂尖運動員。但如果歷史需要我,那麼走就走了,沒關係。

 《羽》:既然決定去了,又做了哪些具體準備?

 林:我準備了兩套新服裝。因為我比較喜歡自己去買衣服,不願意租借,所以特意選了兩身幾乎都是黑色的正裝,只不過細節上略有差異。再就是翻閱了一些資料,大概瞭解下勞倫斯頒獎是怎樣的情況,都有哪些運動員獲過獎。因為我想可能在現場會面對一些媒體提問,有必要做些功課。這次李娜和劉翔沒有辦法參加,我就成了唯一的中國運動員代表,所以希望自己精神、舉止、言行等各方面狀態都比較好。

 《羽》:當天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裏有你喜歡的運動員嗎?

  林:有很多經常在電視裏看到的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但那並不一定是我個人真正喜歡的。像梅西、費德勒、納達爾、諾維茨基等都沒有到,多少有點遺憾。

體育文化比金牌更重要


 《羽》:你到現場走了一遭,絕不只是看到了熠熠星光,一定有其他感觸吧?

 林:可以說感慨萬千吧。只有參與過才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國際舞臺。我們的傳統優勢項目往往並不具備全球性。可能別人承認你是世界冠軍,也承認中國體育很棒,但並不代表我們身處最搶眼的位置上。這是個非常尷尬的處境——我們是每年全球誕生世界冠軍最多、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可我們的許多優勢項目都不被廣泛關注。

 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能讓老百姓產生自豪感的,除了運動員站在最高領獎臺上之外,像李娜去年法網奪冠,反而更能激發人們心中的豪氣和愛國情懷。 因為她所從事的專案,是中國乃至亞洲都處於劣勢的,卻在全世界範圍內很流行、很受關注。在歐美選手實力強勁的情況下,李娜拿到了冠軍,更令國人感到驕傲。 相比之下,從某種角度講,我們的許多傳統優勢項目所獲的冠軍的含金量可能在慢慢減少。我不是否認這些項目,更不是否認運動員付出的艱辛,而是覺得很不公平 ——大家這樣努力,獲得那麼多成績,卻不能被更多人認可。

 《羽》:你可能想尋找機會推廣羽球,卻發現我們和世界的差距有點大。

 林:對。我這次去勞倫斯有太多體會。像足球、網球、還有NBA等項目會把自己的職業比賽做得非常好,讓運動員能夠證明自己價值的平臺大、機會多。比如,某個球員今年受傷報廢了,那麼下個賽季傷癒回歸,依然能夠找到最好狀態去體現自己的價值,依然在全球範圍享有廣泛的關注度。而我們似乎更多地把重點放在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上。這項大賽當然非常重要,但只能通過這唯一的舞臺來展示自己,代價未免有點大。據我瞭解,一些知名網球運動員可能會錯過奧運會,但卻非常尊重自己項目的文化,年復一年地參加四大滿貫賽。我想,力爭更多的 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本身沒有錯,但金牌再多,卻始終走不到國際舞臺的中間,不能讓更多人愛上我們從事的項目,那就有些蒼白了。

 《羽》:你覺得我們的體育文化還沒有形成氣候?

 林:真的沒有,這點很可惜。如果不注重文化,任何項目都很難有長遠的發展。你看我們的許多聯賽,足球也好,籃球也好,還有乒乓球、 排球、羽毛球等等,可能大多是學習國外聯賽的形式,皮毛而已,真正靈魂的東西還沒有學到。老外一到有比賽的時候恨不得全家都去看球,像過節似的,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誰要是不看,可能就沒法和別人聊天,體育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的意識似乎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上,還通過拿金牌為國爭光這一種方式推廣體育專案。

 坦率地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的51位冠軍,可能現在走在街上或者參加活動,有許多人都記不清他們是誰了。我覺得很可怕。這就意味著所有運動員從選擇這個項目開始,辛苦付出十幾年,好容易拿到奧運冠軍,可那個璀璨卻是短暫的一瞬。而國外有很多運動員,比如貝克漢姆,可能他在自己的競技領域已經過了巔峰期,但卻依然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來參與足球這項運動。一方面,小貝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他所處的平臺非常優越。所 以,無論是我們運動員,還是像世界羽聯這樣的權威機構都該去努力思考,怎樣才能把羽毛球項目推上國際舞臺。

榮譽要來得實實在在


 《羽》:作為中國運動員代表,你還受邀到唐寧街10號會見英國首相,能介紹下情況嗎?

  林:能去會見首相我當然很開心,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被邀請。我覺得像勞倫斯這樣一項舉世矚目的盛宴自然會受到英國最高元首的重視,而中國只來了我一名運動員,出於友好和外交禮節,我受到了邀請。其實我更喜歡實實在在的榮耀。比如,自己是以被提名者或獲獎者的身份訪問唐寧街10號,那種特別真實的東西才值得驕傲。如果哪天人家一講到中國,馬上就會想到這是一個羽毛球超級大國,而且為推動這項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擁有大量聞名遐邇的運動員,受到世界各地球迷的喜歡和追捧,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被認可。可眼前,即便我拿了15個世界冠軍,但走上更大的舞臺卻突然發現,這項運動居然不被熟悉、不被關注, 真的很遺憾。

 《羽》:你個人對推廣發展羽球專案有什麼好建議嗎?

 林:我記得有一段時期,羽毛球險些被邊緣化,無緣奧運會。人們常說,福禍是會相互轉化的。說不定哪天這個項目真的沒有進入奧運會,世界羽聯才會認真審視規劃將來的路,才會大刀闊斧地進行改動。可羽聯現在還只限於推廣每年那幾站比賽,還停留在改改規則和賽制上,甚至還要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中國隊。我們的比賽是不少,可這項運動很多的魅力之處卻不為人知,尤其是歐美的觀眾、球迷、媒體。比如,他們肯定不清楚,羽毛球是所有球類專案裏速度最快的。這些有趣的小細節往往是引人注意的開始。

 我不是要批評世界羽聯,但他們確實應該想想如何儘早把羽毛球推上體壇前沿。只有被國際舞臺認可了,你的蛋糕才大,才會吸引更多、更棒、更頂級的贊助商。同樣是小球運動,網球幾乎年年都有男女運動員進入勞倫斯提名名單,而且費德勒、納達爾經常成為贏家。這個項目可以和足球這樣的世界第一大受歡迎的項目平起平坐,非常了不起。今年澳網男單決賽,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打了6個小時,電視臺還不是堅持直播了6個小時。可我們羽毛球,經常被說轉播時間長。為什麼?我想,每個投入者心裏都有一筆帳,他的付出和回報是不是成正比。人家給你投錢了、轉播了,可是你的影響力和價值不如網球大,久而久之,別人索性就放棄你了。最後,我們只能局限在亞洲幾個國家的範圍內,自己跟自己玩兒。

 當然,在我現役期間是不可能有很大改變了。如果將來有一天我們看電視時,發現勞倫斯獎的最佳運動員,無論男女,能有個提名是羽毛球運動員,我覺得就已經很棒了。只要被提名,就說明距離國際舞臺非常近了。

 羽》:看來這次倫敦之旅給你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林:確實非常震撼。它甚至已經影響到我今後的人生。我想,拿金牌當冠軍是每個運動員力爭的目標,但卻不是運動生命的唯一,冠軍背後的東西往往更重要。這次勞倫斯頒獎典禮對我觸動很大,也讓我靜下心好好思考自己的價值應該怎樣體現,並且促使我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

 新聞網址: http://sports.sina.com.cn/o/2012-03-18/09575986002.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