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轉載]雲龍風虎行天下 -- 蔡贇/傅海峰的成長故事(之七)

體工隊,峰迴路轉靠近你

1、第一次被羽毛球“拋棄”

 和許多走上職業化道路的運動員不同,蔡贇自從進入蘇州市體校,就開始拿“工資”了。

 那時,他每天都能獲得1元錢的補助。一個月下來,就是整整30塊錢。這在上世紀80年代末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幾乎相當於普通工薪階層半個月的工資。於是,打球的蔡贇就成了班裏最“富有”的人。他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總喜歡穿藍底白褲線的運動褲,上身配件白襯衫,胸前的口袋裏塞著折疊整齊的10元錢。用手一拍,硬邦邦的,神氣至極。10歲不到的孩子,根本不懂得有錢就要請人吃飯的客套。一毛錢一根的冰棒、兩毛錢一瓶的汽水才是屬於他們的單純的快樂。懷揣“鉅款”的“蔡首富”就經常和要好的小夥伴們分享這種快樂。當然,母親袁桂芳也擔心兒子亂花錢。她總會替蔡贇保管好補助費,並定期給他一些零用錢,為了讓他在放學後買點零食填飽肚子,好有力氣打球。

 蔡贇在市體校度過的那段日子,美其名曰“學羽毛球”,實際上更多的是在玩。父母找個地方“託管”放學後無人照顧的孩子;蔡贇則能和小朋友湊在一 處打打鬧鬧。對於進省隊、進國家隊、成為世界冠軍這樣的步驟和目標,全無半點概念。儘管周建國教練很嚴格,但他一個人常常要帶二三十個隊員,難免百密一疏。這就給了蔡贇調皮搗蛋的空間,他不但愛在訓練時侃大山(編註:胡扯瞎聊),平時更是“么蛾子”(編註: 鬼主意, 壞點子)不斷。市體校食堂後身有一片草坪,散養著一群雞鴨鵝。蔡贇和隊友們總喜歡揮舞著拍子“痛扁”這些可憐的“肥鳥”。因為鵝的脖子很長,比較好瞄準,所以它們就成了蔡贇最熱衷攻擊的“獵物”。回想起小時候的荒唐舉動,他也搞不懂,自己哪來的那麼多閑勁兒。

 1992年,蔡贇第一次參加全省比賽。這是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賽事之一——打好了,就能獲得進入江蘇省隊的機會。當然,無欲無求的蔡贇對此毫不 知情;更沒想到,自己在球場上的突出表現,已經打動了省隊教練孫志安和後來帶了自己5年的趙新華教練。比賽的過程雖然有些緊張,但結果卻讓蔡贇倍感驕傲: 他獲得了團體第一、雙打第一和單打第二的優異成績。

 通常情況下,單項前三名一定能被選中。此外,教練們還會在剩下的隊員中挑走一些技術好、有發展前景的。按理說,像蔡贇這樣全面優秀的苗子進入省隊毋庸置疑。可在當時,除了孫趙兩位教練,其他人竟然全都不看好他。原因很簡單——這孩子又瘦又小,個頭實在太矮,沒什麼發展空間。況且,那會兒還有個不 成文的規定:蔡贇所在的年齡組,如果兩年內沒有入選省隊,那就等於再也沒有機會了。要知道,從小到大,蔡贇的骨齡一直比實際年齡小個兩三歲。長到初二,他也不過只有1.58米,比班上許多女生都矮了一大截。如此說來,蔡贇被“拋棄”,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不過,看到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隊員都獲得了赴南京訓練的機會,而自己的羽球生涯似乎就要這麼窩窩囊囊地戛然而止,蔡贇幼小的心裏泛起一絲失落。


2、苛刻的條件

 打了3年多的羽毛球,贏得諸多榮譽,卻丟掉錦繡“前程”的蔡贇結束小學學業,就近升入蘇州市第17中學。讓父母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原本沒指望兒子把打球當做出路的袁桂芳覺得沒有必要再練下去,全心全意地把書讀好才是王道。

 可蔡贇的啟蒙教練周建國並不甘心:這麼好的苗子,說不練就不練了,實在可惜。他多次登門拜訪蔡贇的父母,勸他們讓孩子繼續去蘇州市體校打球。哪怕只是陪著小一些的孩子活動活動也好;同時,他積極努力地去省隊做工作,希望教練們能給蔡贇一個代訓的機會。就這樣,蔡贇堅持著每週三和週六去體校訓練。 可惜,好景不長。由於學業十分緊張,為了迎接初一升初二的期末大考,蔡贇有小半年時間徹底拋下了羽毛球。

 人生總是充滿了各種巧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就在蔡贇和羽毛球漸行漸遠之際,周建國終於為愛徒爭取到了去南京代訓一年的機會。至於能否留在省體工隊,條件極為苛刻:蔡贇必須在省運會上獲得男子單打冠軍。倘若達不到,立馬收拾鋪蓋走人,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

 不同意!堅決不同意!母親的反應格外激烈。那年頭,人們多多少少對運動員存有某些偏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讀不下去書才去搞體育。何況,大家也看不到從事運動的回報。不像現在,成績出眾的運動員可以拍廣告、賺鈔票、成為大眾偶像。袁桂芳當然不願用一年的時間去“賭博”:初二正是要勁兒的時候, 體工隊開設的課程卻只有語文和數學。至於其他同齡人在普通中學學習的英語、物理、地理、生物等諸多課程統統沒有。萬一兒子拿不到單打第一,就代表著他必須重讀一年,這代價未免太大。

 但是,蔡贇卻動心了。他放不下球場上揮汗如雨的酣暢;放不下與對手鬥智鬥勇的痛快;放不下和小夥伴們玩笑打鬧的歡樂;更放不下辛苦努力之後的豐盈收穫。他要放手搏一把,並自信能將這次機會牢牢攥在手中。於是,仗著教練和父親的支持,蔡贇開始和媽媽軟磨硬泡起來。好話說了一籮筐,效果不大,他便開 始“威脅”母親:“要是不讓我去,我就永遠都不會開心的。”

 強扭的瓜不甜。袁桂芳看兒子心意已決,只好咬牙點頭。

 就這樣,蔡贇的羽球生涯峰迴路轉。1993年的秋天,他在父母的陪伴下踏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蔡贇前腳剛剛踏入省體工隊的大門,後腳就把留下來的條件忘得一乾二淨。似乎不拿冠軍就沒有前途的事情和自己毫無瓜葛。再加上他並不是個戀家的人,面對背井離鄉的未來,蔡贇非但不傷懷,反而因為可以不再受父母的約束而開心不已。


3、搞笑段子,永恆的經典

 蔡贇的幽默和搞笑功力常常讓他擁有非凡的親和力。而這種男人身上極優秀的品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山露水。直到現在,回憶起第一天在省體工隊訓練的場景,他依然能樂出聲來。

 訓練一開始,趙新華教練便大手一揮,把站在隊尾的“小豆包”蔡贇“揪”了出來。“你,到前面來帶操。”聽到教練喊自己,蔡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瞪大眼睛吃驚地問道:“帶操?帶什麼操?”“就是做準備活動啊!讓你帶著全隊做。”趙指導被他問得又好氣又好笑。旁邊的大隊員紛紛低下頭,竊竊偷笑。 誰知蔡贇竟然提高嗓門,恍然大悟地說:“啊?!訓練還要做準備活動啊?我打了五六年球,都不知道還有這回事!怎麼做啊?我不會。”此話一出,隊友們終於繃不住了,全都爆笑不止,就連教練也被他一本正經的樣子逗得前仰後合。

 原來,在蘇州市體校的時候,蔡贇真沒有做過正規的準備活動。由於孩子們放學的時間不同,無法先集合再訓練。所以每個人幾乎都是來到球館,放下書包,隨便跑兩圈,壓壓韌帶,扭扭腳踝就開始打球。這種隨意的準備活動,和現在許多歐洲國家沿用的方法很相似。

 於是,蔡贇在省體工隊的第一課便是學會怎樣做訓練前的準備活動。趙指導找來一名大隊員做示範。“看好了,今天他先帶,明天你就照著這個做。”憑藉良好的悟性和協調性,蔡贇跟著做了一遍就記住了這些簡單的動作。

 事情雖然過去了八、九年,但“蔡贇不會做準備活動”的段子卻成為江蘇隊最經典的搞笑故事之一,至今仍在被流傳,被“膜拜”。

(文/ 劉紫園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