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轉載]百屆全英親歷記 --《羽毛球》雜誌


轉載自中國體育報業在2010年4月出版的《羽毛球》雜誌2010年第4期(總第044期).

全英:一段仍在續寫的歷史,一場屬於所有人的盛宴——百屆全英親歷記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意義上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這是一個里程碑——第100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
——姜榮中(世界羽聯主席)


文/高宇(北京電視臺體育編輯)

  3月8日 最初的意外

  1899年4月4日,當英國各大羽毛球協會舉辦第一屆全英羽毛球公開賽的時候,恐怕沒有人能想到,這項世界上最早舉行的羽毛球賽事會一年一年地一直延續至今。因爲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項開始於111年前的賽事,到今年已經整整第100屆了。

  一項普通的全國比賽,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壯大,到今天成爲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公開賽”,百年全英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拿到簽證的那一天,距離今年全英公開賽開幕還有整整一周,之後便是抓緊時間訂機票、訂酒店、準備資料。3月8日淩晨,我們登上飛機的時候,北京罕見地在3月下起了中雪,漫天飛舞的雪花中,我們踏上了這次全英之旅。

  100年間,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一共搬過7次家。1994年開始,全英公開賽正式落戶伯明罕國家室內體育館,這項古老的賽事也慢慢成了伯明罕的城市名片。

  伯明罕位於英格蘭中部,因爲接近英格蘭地理中心,而且又是英國第二大城市,因此也常被形象地稱爲“英格蘭的大心臟”。體育在伯明罕人的生活中佔有很大的比重。1990年,伯明罕被命名爲歐洲體育之城,參加英超的阿斯頓維拉、伯明罕兩家足球俱樂部都設在這裏,這裏同時也是Edgbaston 國際板球比賽的賽場。

  聽說我們要去伯明罕採訪,很多去過的人都說,那裏可冷啊,尤其是在3月,基本都是潮濕陰冷,難見太陽。但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後,迎接我們的是無比燦爛的陽光。

  走出機場的那一刻,暖暖的陽光立刻將我們包圍,一點都不覺得寒冷,路旁的草地上,滿眼都是綠色,大部分行人都只穿了薄外套,一點都不像是冬天,還有一些年輕人甚至只穿了襯衫。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3月在伯明罕能有這樣陽光燦爛的好天氣,真是很難得。“其實之前伯明罕有10多天一直陰雨連連,今天才剛出太陽,或許是老天爺也想讓百年全英與衆不同吧。”早聽說伯明罕人非常幽默,剛到這裏,我們就見識了。

  暖暖的陽光碟機走了10多個小時的旅途疲勞,放下行李,我們趕往賽場。

  上午9點的伯明罕,交通並不擁擠,馬路不寬,一般都是上下兩車道。雖然明天百屆全英就要開幕了,但在伯明罕的街道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的宣傳海報,班車司機說,只是在市中心的圖書館附近有一條橫幅和幾張宣傳海報,其他就沒什麽了。10分鐘後,我們到達了賽場。

(這張照片是引自全英公開賽官網, 不是引自<羽毛球>雜誌)

  伯明罕室內體育館簡稱NIA(National Indoor Arena),平時是室內田徑場,每年只在全英公開賽舉辦期間才臨時成爲羽毛球比賽場地,館內有8,000多個座位。從1994年全英公開賽離開倫敦搬到這裏舉行,NIA也幾乎成了全英公開賽的同義詞。

  在這裏,依然感覺不到百屆全英的味道。圍著體育館轉了一圈,我們只在NIA的一面外牆上發現一塊白布,上面印著英格蘭羽毛球協會的會徽,用藍色的英文寫著2010年全英公開賽的時間和地點。

  走進體育館一層,陸續抵達的運動員、裁判、媒體記者在辦理證件,或許是第100屆全英公開賽的緣故吧,今年的證件都貼上了照片,工作人員一邊忙著手裏的工作,一邊還不時地和領取證件的人聊上幾句,“這個照片是你嗎?怎麽苗條了呢?”“哈哈,這個是你的,不過你比照片上更漂亮”。

  辦好證件,我們來到了2樓,5片比賽場地已經準備就緒,工作人員還在最後測試燈光,但賽場外的走廊上仍是一片凌亂。據全英賽新聞官威廉先生介紹,爲了迎接百屆這個特殊時刻,組委會特意做了精心的佈置,“明天開始,這裏將會有很多特別的東西出現,不用擔心,明天一切都會做好的。”威廉先生笑呵呵地說,看來,他還真沈得住氣。


  比賽即將開始,3月7日抵達伯明罕的中國隊已經進館訓練。8片熱身場地上,中國隊佔據了半壁江山,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各有一塊場地。男單組主教練夏煊澤正在給林丹當陪練,剛剛參加完德國公開賽的鮑春來和諶龍在場地邊做著熱身;女單組的王儀涵、王適嫻、盧蘭、蔣燕皎四個人在打著雙打;男雙的場地上更熱鬧,兩邊站了6個人,3對3。四個組的教練都在認真地看著自己隊員的訓練,張寧還不時拿出手機拍下王適嫻的網前搓球動作,現場給她看,告訴她要如何改正自己的動作。隊員們輕鬆地進行著訓練,絲毫看不出大賽來臨前的緊張。


  下午4點,溫暖的陽光照在安靜的NIA上,百屆全英正在靜悄悄地來臨,就如同以往99屆比賽一樣,但一切又似乎那麽與衆不同。或許英格蘭羽毛球協會主席約翰·哈弗斯的話是最好的回答——“歡迎大家來到百屆全英,希望今年帶給所有人一個不一樣的全英賽。百餘年的歷史,這便是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3月9日 百屆全英開賽了

  全英公開賽最初設立的只有三個專案:男雙、女雙和混雙,男女單打是在第二屆比賽才設立的。現在,5個單項分別只有32個位置,很多選手要通過資格賽才有機會進入正賽。

  3月9日中午12點,參加5個單項資格賽的選手在裁判的帶領下進入場地,開始比賽。沒有開幕式,也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第100屆全英羽毛球公開賽靜悄悄地開戰了。

  今天的NIA非常熱鬧,一夜之間,二樓的觀衆席週邊走廊果然佈置妥當。組委會安排了很多互動環節,觀衆們可以在這裡測試自己的擊球速度,旁邊,英格蘭隊的羅伯森、史密斯等球員的擊球速度就貼在牆上,誰都可以拿著拍子試一試,挑戰一下專業速度。還有測試反應的小遊戲,如果能夠在比賽結束的時候保持在前幾名的位置,還可以獲得一份意外之喜。走廊另一側,百屆全英的歷史也呈現在觀衆的面前,有1910年使用的木質球拍,有1935年獲得全英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尤伯夫人穿著裙子在場上扣殺的照片,還有五塊一人多高的巨大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百餘年來五個單項的所有冠軍的名字。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對於今天的觀衆來說非常陌生,但全英賽的歷史還是讓人肅然起敬。

  作爲羽毛球運動的發源地,英國很多家庭都有觀看全英賽的傳統,即使現在很多人不再熱衷於打羽毛球,但是他們的父輩、祖輩都曾是全英賽的觀衆,特別是到周末,很多人都是一家幾口全體出動來現場看球。3月9日是星期二,儘管不是休息日,而且還是資格賽,但來看球的觀衆並不少。

  在看臺上,我們認識特意從倫敦趕來看比賽的特里(TILLEY)夫婦。已經71歲的特裏(TILLEY)夫人說,她很喜歡羽毛球這項運動,30多年前,她年輕的時候,每周至少要打三次羽毛球,雖然現在年紀大了,她早已經不打球了,但每年他們夫婦都要自己開車從倫敦來伯明罕看球。“這是我們每年一次的羽毛球假期,我們都很享受這樣的時刻。”特里夫人說,“今年是第100屆全英了,我們更要來看看。”

  張楠/趙芸蕾是這一天唯一參加資格賽的中國選手。第一輪,他們的對手是來自英格蘭的喬治/沃德。第一場比賽,從隊員到教練都非常重視,熱身時,主管女雙的陳其遒和主管男雙的張軍早早便來到場地,還不時給正在熱身的隊員交待著場上要注意的問題。沒過多久,主管雙打的副總教練田秉毅也出現在場邊。

  12點45分,混雙新組合張楠/趙芸蕾出場了。

  或許是第一場比賽有些緊張,實力明顯占優的中國組合一上場就失誤不斷,很快,英格蘭組合以21比16拿下了首局。

  張楠說,第一局剛上去是有一點緊張,而且今天的球速特慢,很多回球都很難打到位。

  第二局的第一分,雙方爭奪得非常激烈,來回拉鋸了十幾拍,趙芸蕾後場球判斷失誤,英格蘭隊先得1分。接著,趙芸蕾先是接發球沒有控制好,跟著又是連續兩個失誤,場上比分0比4。看到這樣的情景,坐在場邊的張軍高聲提醒運動員要注意節奏,減少失誤。張楠/趙芸蕾開始加強了搶網和進攻,慢慢追平了比分。教練席上,兩位年輕的主教練張軍和陳其遒也非常投入,隊員每得一分,張軍都大聲叫好,逐漸穩定情緒的張楠/趙芸蕾控制了比賽節奏,以21比15扳回一局。

  第三局,找到了狀態的中國組合很順利地以21比13取得了勝利。談到場上隊員的表現,田秉毅說,第一場球,隊員還是不太適應場地的風向,也多少有點緊張,相信隨著比賽的進行,他們的狀態會越來越好。

  果然,晚上的資格賽第二輪,張楠/趙芸蕾輕鬆地以2比0戰勝了日本組合平田典靖/前田美順,順利殺入了混雙正賽。

  明天,第100屆全英公開賽的正賽將全面展開,5個單項,中國隊將有22場比賽。

  3月10日 挑戰

  今天,全英公開賽第一輪比賽開始了。

  上午11點30分,小將諶龍出場,第一輪,他的對手是8號種子、丹麥的希望之星約根森。

  賽場上,兩個年輕的小將開始了比賽,他們身後的教練席上,夏煊澤、喬納森,兩個曾經的對手,也再一次隔網相對。

  2003年8月,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就在伯明罕的國家室內體育館舉行,在1/4決賽中,夏煊澤和喬納森聯手上演了一場精彩對決。如今,已經退役的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做了教練,昔日場上的對手,今天依然還是對手。

  提到7年前的那場比賽,喬納森笑了,“我當然記得那場比賽,那時我的狀態很好,我們的那場比賽也很精彩,打了3局,但不幸的是我輸了。”

  喬納森說,他的父親非常喜歡打羽毛球,小時候因爲家住得離球館很近,爸爸去打球,他也會一起去玩兒,所以5歲的時候他就開始打球了。“其實確切地說是開始打牆了。”喬納森解釋說,最開始去球館時,因爲他太小,大人們都不願意陪他打球,於是他就每天對著牆打,慢慢地,在球館打球的人覺得他把球打到牆上的聲音越來越大,有點吵,於是開始陪他打球,1993年,他進入了丹麥國家隊。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項運動,這麽多年,羽毛球帶給我太多的快樂,它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2009年,喬納森正式退役成爲了丹麥隊教練,“其實當時我還是可以再打幾年的,但我覺得做教練可以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在喬納森看來,他做教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當運動員的時候,就經常給隊友做場外指導,不打球了,當然就是做教練了。”在丹麥隊,喬納森主要負責男子單打,與此同時,他還負責丹麥女單名將拉斯姆森的訓練和比賽。喬納森說,不管是以前當運動員還是現在做教練,他贏球的欲望都同樣強烈。看著在場上頻頻失誤的約根森,喬納森有些著急,他不停地大聲提醒著自己的隊員,而約根森每得一分,他都會大聲地鼓掌叫好。

  雖然聽到了教練的提醒,但約根森還是難以扭轉局面,很快便以0比2輸給諶龍。對於這場弟子間的對決,喬納森覺得諶龍發揮得更好:“今天諶龍打得很好,幾乎沒有失誤。中國隊的年輕選手學習了很多對手的打法,他們確實進步很快。今天約根森打的不好,失誤太多,離他自己的最佳狀態差很遠。第一輪總是最難打的,我希望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的隊員,讓他們儘快進步。”

  喬納森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幫助丹麥隊贏得湯姆斯杯,“今年5月,我會和丹麥隊一起再次向湯杯發起衝擊。6月我將去英國隊擔任單打教練。”喬納森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爲他覺得去一支新的球隊任教,要面對相對陌生的環境和工作,對他來說是更大的挑戰,而他,喜歡迎接挑戰。

  丹麥男單佩爾森要上場了,喬納森匆匆站了起來。“Good luck(祝你好運)!”我們對馬上要去指導比賽的喬納森說,“You, too (你也是啊)。”喬納森微笑著回答我們。的確,敢於迎接挑戰的人是勇敢的,在全英公開賽的舞臺上,無論是誰,都在迎接著自己的挑戰。

  今天,第一次參加全英的汪鑫2比0輕取白俄羅斯選手科農,兩局只讓對手得到18分。

  第一次出戰全英的諶龍2比0戰勝約根森,順利進入了第二輪。“做準備活動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緊張,但真的站在裁判身後馬上就要上場時,我開始緊張了,這裏是全英嘛,我還是第一次參加呢。”諶龍說,臨上場前他想去洗手間,結果工作人員一定要他出示證件,反覆看了半天才放行,這讓他一下子覺得有點特別。不過他的緊張只持續了幾分鐘,真的上了場,他就全忘記了,“他是8號種子,我也沒什麽可想的,就是拼他吧。”

  第一次征戰全英的男雙小將張楠/柴飊2比0勝了印尼的尤里安托/古納萬,張軍對兩人的表現很滿意,直說沒想到今天兩個人打得這麽順利。張楠覺得,首輪他倆就勝在敢拼。

  同樣第一次出戰全英的杜鵬宇0比2敗給印尼名將索尼,“關鍵時刻我覺得我還是缺少得分手段,今天也確實打得有點著急,第一局只輸了兩分,很可惜,第二局上去一下子沒緩過來,就落後太多了,還要回去好好練吧。”輸掉了比賽,杜鵬宇收穫了經驗。

  今年年初剛剛奪得了韓國超級賽冠軍的王適嫻也在第一輪結束了自己的首次全英比賽,“爲了準備和這個印尼選手的比賽,我昨天寫了兩頁紙呢!”熱身時,王適嫻還是很輕鬆,但誰都看得出,她很重視首輪的比賽。沒想到事與願違,今天上了場,王適嫻卻怎麽都找不到狀態。副總教練鍾波覺得,王適嫻輸球,主要原因是失誤比較多,感覺人在場上比較緊,總是對不上節奏。

  第一天,中國隊有6名選手首次出戰全英,4人晉級,2人遭淘汰。

  3月11日 76歲與15歲

  在伯明罕,我們住的是組委會指定的酒店,很多司線裁判也住在這裏,每天早上吃早飯時,我們都能看到他們。他們都穿著統一的紅色長袖套頭衫,其中的一個男孩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看到他穿的衣服,我們覺得他應該是個司線,但看著他稚氣的面龐,我們又覺得疑惑,上前詢問,他告訴我們,他叫戴維, 今年15歲,是今年全英賽場上最年輕的司線裁判。

  在賽場上見到戴維,你會覺得他的沈穩遠遠超過他實際的年齡。坐在司線的位置上,帽子幾乎遮住了他的臉,讓人不太容易判斷出他的年齡,而他呢,坐在那裏一絲不苟,喊“OUT”一點都不猶豫。

戴著帽子的司線員專心看著場地的邊線

  別看戴維年紀不大,當司線可不是第一次了。據他自己介紹,他來自威爾士,現在當地一家高級中學就讀。5年前,抱著玩玩看的心裏,他去打了一次羽毛球,沒想到從此喜歡上了這項運動,每周都要去打兩次,先是在一個俱樂部打,然後在郡裏打。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成了威爾士公開賽的志願者,在比賽中負責擦地板。“當時就有人問我,你想不想做司線,我說可以啊,於是我就開始做司線了。”說到成爲司線的經歷,戴維很得意,他說,能夠在第100屆全英公開賽上擔任司線很開心,也很自豪,而且能夠這麽近距離地接觸到頂尖球員,看到這麽多頂尖選手的精彩比賽,他也覺得很過癮。現在,他正在學習裁判規則,希望將來也能取得裁判資格。

  第一次來全英擔任司線裁判,戴維的媽媽特意從威爾士開車陪他過來。白天戴維工作,媽媽就坐在球館看球。幾年前,她對羽毛球還一點都不瞭解,因爲兒子喜歡上了羽毛球,她也開始關注,並且也越來越喜歡了。“戴維一年前開始在威爾士的一家羽毛球訓練學校打球,他的教練很厲害,曾經是威爾士隊參加奧運會的教練呢。”說到兒子,當媽媽的很開心,“今年全英結束後,他會去參加威爾士衛星挑戰賽的男雙比賽。”在媽媽看來,自己的兒子能在這樣重要的比賽中擔任司線,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鍛鍊機會。她說,兒子最喜歡林丹,他現在的動作都好像在模仿林丹,他非常希望成爲像林丹那樣的高水準選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戴維有著更多的夢想,“將來我想學醫,做名醫生。當然我很喜歡打球,我也希望能夠代表威爾士參加奧運會。”

  有人第一次到全英公開賽做司線員,也有人將百年全英作爲自己執法生涯的最後一站。

  今年76歲的艾倫•範維克(Alan Fenwick)在全英擔任司線裁判已經有35年了,“我一直對羽毛球很感興趣,我的父親就喜歡看全英比賽,我很早也就跟著他一起看了。1974年我40 歲,來看球時,他們問我想不想當全英比賽的司線,可以在離球員那麽近的地方看高水準的比賽,我當然願意啦。我不能說我熱愛這份工作的每分每秒,但至少 98%的時間我都感覺很享受。”回憶起自己的工作,艾倫•範維克很開心。但他也承認,作爲裁判和作爲觀衆還是有本質的不同,“在場上,我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一個判罰也可能改變比賽的結果,所以我一定要看得很準。雖然比賽很精彩,但我更多還是要注意球的落點,所以也錯過了一些精彩的球。不過,這麽多年來,幾乎沒有球員很粗魯地對待我。我覺得東方球員更容易接受判罰,即使他們有時候有所質疑,但他們頂多就是看你一眼。”

  當全英的司線裁判不僅一分錢報酬都沒有,還要自己承擔交通住宿等費用。以前,當全英公開賽還在倫敦溫布利舉辦時,住在倫敦的範維克覺得很方便,後來全英公開賽移師到伯明罕,他的家也搬到伯明罕以南的格洛斯特郡,他每天要開車往返70英里來執法,“每年的正賽第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長的一天,因爲比賽會從早上10點打到晚上10點多,我要執法差不多7、8場比賽,確實有點累。第一天正賽結束的時間晚,我回到家已經是午夜了。”

  範維克說,前些年,當他還年輕的時候,他可以自己開車來伯明罕,這幾年因爲上了年紀,他的兒子會每天早上送他過來,晚上再接他回去,“他今天就在看臺上呢。”老人說。雖然很辛苦,但老人還是非常享受每年一次的全英公開賽。在他看來,這些年,全英公開賽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全英的比賽水平越來越高。原來,全英公開賽就是歐洲選手參加,後來世界上的選手都來參加,而且亞洲球員越來越占主導地位,比如中國選手,去年一下子拿了5個冠軍,幾乎統治了比賽。”

  “另外,過去賽場比較安靜,幾乎只能聽見打球的聲音,我喊出界的時候不用很大聲音大家就能聽見,現在亞洲球員越來越厲害,觀衆中也有很多亞洲人,他們都有自己支援的選手,會爲他們呐喊。我再喊出界的時候就得非常大聲,主裁才能聽見了。現在英國的觀衆也會爲自己支援的選手加油,場上更熱鬧了。能聽見各種語言的加油呐喊聲,還有很多觀衆拿著那種充氣棒使勁敲,氣氛真是很熱烈。”範維克接著說,“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全英賽是上個世紀40年代,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比賽有什麽特別,但它就是能吸引很多高手來參賽,觀衆也非常懂球,很多觀衆都是連續好多年一直來看比賽。”

這群起立的觀眾是丹麥隊的專屬球迷...

  能夠在全英連續執法35年,範維克很自豪,“我很想一直來這裏做司線裁判,但我知道我總是要離開的,所以今年來到這裏時我就告訴他們,明年我不會再來當裁判了。今年是第100屆全英公開賽,我覺得在百屆全英之後結束我的裁判工作,應該是我對全英最好的紀念吧。”談到離開,老人沒有一點傷感。老人告訴我們,他的孫子今年11歲,已經開始打羽毛球了,明年,他會帶他來看全英,而且他還會穿著今年做司線裁判時穿的這件紅色套頭衫。

  其實,很多人早就注意到,在全英賽的邊裁中,年輕人並不多。據新聞官威廉先生介紹,今年一共有90名邊線裁判,來自英國的四面八方,他們中有大學講師,有會計師,有退休教師、退役軍人,還有秘書保安等,職業五花八門。或許是因爲要自己承擔全部費用,年輕人很難放下一周的工作來這裏吧,所以全英賽場上大部分司線都比較老,但威廉先生覺得,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爲熱愛。和這些司線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個個都是老資格了,很多人都是連續很多年在全英做裁判。

  出生在倫敦的摩頓夫婦平常是一家網球協會的工作人員,摩頓先生從事財會工作,摩頓夫人做行政工作。從1985年開始,夫婦二人就在倫敦擔任全英賽的司線裁判。1987年,摩頓先生經過考試獲得主裁資格,夫婦二人一個是主裁,一個是邊裁。後來全英賽搬家了,他們也一起來到伯明罕。摩頓夫人說,相比于原來在溫布利的賽場,伯明罕的NIA設施更好,比賽氣氛也更熱烈。因爲全英公開賽規定主裁年齡不能超過60歲,3年前,摩頓先生又和夫人一起做起了司線,“我們喜歡羽毛球,我們很享受在這裏的工作。明年、後年、還有今後的很多年,我們都會在這裏的。”

  3月12日 我們都是志願者

  今天,全英公開賽進入了四分之一決賽。前幾天還可以隨便進出的一樓場地一個出入口忽然有工作人員攔住了我們,“對不起,這裏今天只允許運動員出入。”攔住我們的工作人員有禮貌地向我們解釋。循聲望過去,我看到了一個中國人的面孔,“你是中國人嗎?”我問,“是啊。”他開心地回答,“我是這裏的志願者。”

  攔住我們的志願者叫張俊,今年28歲,2004年他從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畢業之後自費到英國留學。“我喜歡羽毛球,4、5歲的時候就開始打了,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和同學一起打球,來英國讀書後,我也一直在打。”張俊說。剛來英國的時候,他在謝菲爾德讀研究生,很早他就知道全英羽毛球公開賽,所以來到英國的第一年,就向組委會提出了申請,想成爲全英公開賽的志願者,第二年,他的申請得到了批准,成爲了全英賽場上第一位中國司線員。“我記得我第一場當邊裁做的是陳宏的比賽,那是2005年,當時他的對手是誰我都忘記了,就是覺得很興奮。”說起第一次的裁判經歷,張俊很開心。他說,因爲全英的邊裁要自己解決食宿,他特意在網上求助,“最後有一個中國留學生願意給我提供一周的住宿,我就坐火車從謝菲爾德來伯明罕了。”

  如今,張俊已經在伯明罕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在這裏上學更方便了,每年我都在這裏做司線。我最喜歡的球員是林丹,2007年他決賽的那場球就是我做的邊裁。”今年,張俊原本希望繼續擔任司線裁判,“可能是因爲今年是第100屆全英吧,組委會沒有同意。” 沒能繼續擔任司線,張俊便選擇來當一名普通的志願者,“我今年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在場館入口檢查進入人員的證件。其實做什麽工作無所謂,全英的歷史那麽悠久,能參與,能見到很多我喜歡的球員,就很好了。”張俊說,他第一年來這裏做司線裁判時,還只有他一個中國人,“當時只有我一個,這兩年是越來越多了。”

  在全英公開賽採訪期間,我們還碰到了好幾位中國留學生,他們有的是賽場工作人員,有的是互動活動的工作人員,他們說,全英公開賽,超過80%的工作人員都是志願者。有他們這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有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還有很多當地人。

  的確,走進NIA,到處都可以看到志願者的身影,他們膚色不同,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有正在讀書的年輕人,每天比賽開始前的4個小時,他們都會準時出現在這裏,換上工作服,帶好證件,檢查一下自己的準備情況,然後靜靜地等待著比賽的開始。儘管他們的工作很不起眼,檢查證件,回答問題,打掃衛生,但一年又一年,他們都會在3月上旬的這一周出現在這裏。在今年百屆全英的紀念刊上,英格蘭羽毛球協會主席約翰 • 哈維斯先生專門對這些志願者表示了感謝,“我要把我的感謝送給全英公開賽的志願者們,正是有了他們勤奮的工作,才讓全英公開賽這項百年的賽事成爲獨一無二的比賽。”

  3月13日 他們的全英記憶

  今天,全英公開賽五個單項展開了半決賽的爭奪,有4場比賽都是中國隊隊員之間的較量,前幾天還非常忙碌的中國隊教練們終於可以稍稍輕鬆一點。坐在看臺上,他們也說起了自己的全英記憶。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拿冠軍,而是我的手被電話卡住了。”說起對全英的記憶,張軍脫口而出。當運動員時,張軍曾經3次獲得了全英賽的混雙冠軍,他說卡手的故事就發生在有一年的決賽之後。

  “我現在已經記不得是哪年的決賽之後了,只是記得當時我很開心,就在這個球館的走廊裏給家裏打電話。當時我用的是那種投幣電話,打電話時我就把手放到了退幣的出口處,一不小心,我的手就被卡住了。”說起當時的情景,張軍還是忍不住地笑,“手卡住了我就很著急,想趕快把手拿出來,但越著急越卡得緊,我一個勁兒地冒汗。還好當時趙婷婷正好經過,我趕快讓她幫我找工作人員,折騰了快一個小時,我的手才拿出來。”張軍說,爲了“解救”他的手,工作人員可是沒少費勁,“後來,爲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組委會把走廊裏的投幣電話都拆了。哈哈,你看現在二樓的走廊都沒有電話了,那都是因爲我啊。”

  張軍開心地開著玩笑,在他的記憶中,全英公開賽的確很特別,“我其實挺喜歡全英的比賽氣氛,觀衆席比較暗,燈光都集中在場地上,感覺就像在T型臺上。這樣的燈光設計讓運動員很興奮,不論在哪個場地都感覺自己好像在打決賽, 真的挺享受。”

  “我第一次打全英應該是1999年。”夏煊澤說,雖然距離自己第一次征戰全英已經過去了11年,但很多事他都記得很清楚。“我們那時候的男單是 64位,比現在還要多打一輪,當時我的第一輪對手是印度的戈比昌德,我贏得很輕鬆,2比0,後來他在2001年也拿到了全英冠軍;第二輪我的對手是奧運冠軍、丹麥的拉爾森,這也是我第一次跟奧運冠軍交手。那時候我剛出道,還沒什麽感覺就輸了,人家是奧運冠軍,當時我的實力確實還差些。”不過一年之後再次來到全英賽場,夏煊澤就實現了夢想,“2000年我就拿了全英冠軍,決賽是跟陶菲克,當時他的狀態很好,但決賽我贏得很漂亮,15比6 、15比13,2比0就勝了。現在。想想,當時的感覺真好,贏完把拍子往空中抛,轉身跟李導、湯導握手擁抱。拿冠軍的感覺真好。”

擊敗鮑春來後為現場球迷簽名的日本選手田兒賢一...

  “我的全英記憶就是三次亞軍!” 本來還擔心張甯不想談這個話題,沒想到,爽快的張寧第一句話就說出了自己的全英記憶,“我1998年在這裏第一次進決賽輸給了葉釗穎,後來兩次輸給了謝杏芳。”雖然榮譽簿上惟獨缺少了一個全英冠軍,但張寧卻很坦然,“其實遺憾也說不上吧,畢竟不可能什麽比賽你都能拿冠軍,我覺得三次亞軍其實也該算個紀錄吧。”

  3月14日 最後的高潮

  3月14日,百屆全英迎來了決賽日。

  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現任英格蘭羽毛球協會主席約翰·哈弗斯就已經是全英賽的觀衆了。作爲運動員,他曾經參加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全英賽比賽,退役後他成爲了英格蘭羽協的工作人員。見證了從1947年到現在全英賽63年的歷史,作爲百屆全英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在百年全英的紀念刊上,哈維斯先生講述了他眼中的全英羽毛球公開賽。

  “當1993年我們就要離開溫布利的時候,當地人都非常失望,我也非常理解。當時的一個場景讓我至今印象深刻,每當我穿過厚厚的黑色幕簾,站在體育館的高處向下看時,看到燈光環繞的漂亮球場,我知道,那個場景會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

  據哈維斯先生統計,從1947年到現在,315場全英決賽中,305個冠軍只有9個國家獲得,丹麥隊位列第一,得到了80個冠軍,接下來是中國隊,63個,印尼隊位列第三,得到過39個冠軍,英格蘭隊位列第四,得到過37個冠軍,雖然數量還不少,但在最近的20年中,英格蘭隊只拿到了3個冠軍,還都是在混雙專案上。

  其實,即使現在很少拿到冠軍,全英公開賽百餘年的歷史已足夠英國人驕傲了,而最讓人敬佩的,還在於他們一年一年執著地將全英公開賽舉辦下去。儘管從周五開始就已經沒有英國運動員繼續比賽了,但英國人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全英公開賽發自內心的熱愛。

  距離決賽開始還有兩個多小時,觀衆已經來到了NIA,二樓走廊上,百屆全英的紀念衫、鑰匙鏈等紀念品已全部脫銷,沒有買到紀念品的觀衆有點失望,但孩子們都非常興奮,他們在遊戲區開心地笑著。

  作爲百屆全英的紀念,比賽開始前,組委會特意請來由當地四所學校的學生組成的樂隊,演奏傳統邦戈鼓,來自丹麥的拉爾森、印度尼西亞的邁納基、英格蘭的馬丁和韓國選手朴成奐還爲觀衆們進行了表演賽。

  下午1點,百屆全英的決賽上演,8,000人的場館幾乎座無虛席。觀衆們陶醉在全英帶來的快樂中,爲自己支援的選手加油,也爲百屆全英喝彩。

  決賽日的NIA就是一個巨大的party,經歷了百餘年的全英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19歲的張楠第一次參加全英,就和搭檔趙芸蕾一黑到底,從資格賽開始,連勝7場奪得混雙冠軍;兩人年齡相加已經71歲的丹麥老將帕斯克/拉斯姆森,第一輪就淘汰了男雙頭號種子陳文宏/古健傑,最後的決賽,兩位老將在決勝局以26比24笑到了最後。

  百餘年間,每一個來到全英的運動員都懷揣著夢想,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百屆全英,從來都不缺少傳奇和經典,也不缺少歡笑和淚水。

  3月14日晚上八點30分,當男雙決賽結束後,喧鬧了6天的NIA又恢復了平靜,偌大的體育館裏,只有工作人員在忙著拆卸直播用的設備,清理場地,所有的激情與歡笑轉眼間就恢復了平靜。

  百屆全英,靜靜地到來,又靜靜地成爲了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