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蔡斯水晶玻璃杯"的真面目 - ZWIESEL
SCHOTT ZWIESEL Sensus 試酒杯 (黑白雙璧)
在介紹紅酒的日本漫畫"神の雫"在台灣暢銷之後,民眾對於品嚐酒類的酒杯也開始慢慢地講究起來.目前台灣市面上所謂的"蔡斯水晶玻璃酒杯",其實它的品牌是Schott Zwiesel,透過多重的控股關係,曾隸屬於卡爾蔡斯基金會(Carl Zeiss Foundation),再加上台灣民眾對蔡斯這個品牌有難以割捨的迷戀,不僅是眼鏡鏡片,相機鏡頭及顯微鏡到處都看得到,所以"蔡斯無鉛水晶玻璃杯"才會在市場上流傳.
其實德國的玻璃工藝之都原本是在耶拿(Jena),卡爾蔡斯(Carl Zeiss)是出生在1814年的威瑪,但是他還是來到耶拿研究玻璃工藝,他在1846年開設自己的工作坊,以能夠研製大曲率,影像清晰的鏡片聞名,在1847年開始研製、銷售出自製的顯微鏡,第一年就賣出23架,他在1857年研發成功複合式顯微鏡Stand I.
他在1866年遇到耶拿大學的物理學家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博士,他在1872年才加入卡爾蔡斯公司,阿貝博士在1873年發現光學鏡頭成像的重要公式--阿貝正弦因式(Abbe Sine Condition).但是他們一直無法研製成符合這個算式的玻璃.
剛在萊布尼茲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化學家奧圖肖特(Otto Schott)在1879年發現在玻璃熔液中加入鋰金屬粉末,可以製造符合阿貝正弦因式的玻璃,他在當年認識阿貝博士,但他願意與阿貝博士共同分享這個發現.他先在1882年自己成立一間私人的玻璃實驗室,後來在1884年與阿貝博士及卡爾蔡斯共同成立肖特與夥伴玻璃科技實驗室(Glastechnische Laboratorium Schott & Genossen).他在1887年到1893年研究,發展出硼矽酸鹽玻璃(borosilicate glass),它可以耐高溫、抵抗溫度的即速變化及化學藥品的侵蝕,成為現代科學實驗各種器皿的基礎.
卡爾蔡斯在1888年12月3日以72歲的高齡逝世,從小一直跟隨父親工作的兒子羅德理克(Roderich)在父親逝世不久後就從公司退休.阿貝也從此停止教學工作,專心經營蔡斯公司,陸續推出光學測量工具(1890),照相機鏡片(1890),天文學觀測儀器(1897)等。到阿貝博士逝世的1905年,公司的員工人數也超過2,000人.
阿貝為了保護蔡斯及肖特玻璃各自股東的權益,在1889年,以自己的股權資產成立卡爾蔡斯基金會(Carl-Zeiss-Stiftung),羅德理克在1891年也將他的股權轉移到卡爾蔡斯基金會,卡爾蔡斯基金會從1919年成為蔡斯及肖特玻璃(Jena Glaswerk Schott & Gen)的全資股東.
奧圖肖特在1926年退休,1935年逝世.卡爾蔡斯研發玻璃研磨技術,加上阿貝的物理理論及經營遠見,再加上肖特的玻璃化學製法,為德國及現化光學技術奠定穩固的基礎.
雖然蔡斯(ZEISS)及肖特集團後來持續各自發展,研發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包括各種攝影器材所需的鏡片,小從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攝影機,半導體製程的步進光刻機到太空望遠鏡的鏡片,光纖的玻璃,甚至防火的玻璃建材等.
但是生產一般民生玻璃用品的茨威賽爾玻璃公司(Zwiesel Glass)卻是在1928年才被耶拿的肖特玻璃集團收購,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耶拿被劃分在東德,而被美國從耶拿撤出的41位肖特集團經理1952年在西德的邁茲(Mainz)重起爐灶,以"肖特(Schott)"為名.
茨威賽爾(Zwiesel)是位於德南巴伐利亞省首邑慕尼黑東北方約180公里,位於森林中的一個小鎮.當地人穆勒(Anton Muller)在1872年利用父母的資產在當地成立"Annathal"的玻璃作坊,最初是佔地900平方公尺,有10座燒窯,第一批餐桌玻璃用品在1872年12月5日出貨.
不過穆勒在1884年就將工廠售予來自科隆的商人兄弟塔斯克(Theodor and Gustav Tasche),公司更名為茨威賽爾塔斯克玻璃工廠,在同年6月21日改成公司制.在1899年則購入畢馬(Pima)的工廠,公司又更名為聯邦茨威賽爾與畢馬玻璃公司(Vereinigte Zwiesel und Pima Farbenglaswerke).在1912年購入奧匈帝國在Zuckmantel的一家玻璃工廠的55%股份,同時也蓋一座新工廠.但是不久就爆發第一次世界大賽,導致工廠的生產停停開開.
茨威賽爾的工廠在1924年開始生產酒杯,在1927年由於德國出現超級通膨,於是工廠的核心業務--工業用及建材用的玻璃製造開始出現衰退,於是公司開始尋求夥伴,他們找到設立在耶拿的肖特集團,而在1928年幾乎成為茨威賽爾的全資母公司.
茨威賽爾在1961年成功地導入全自動生產線,以因應漸增的需求.在公司逐漸融入肖特集團之後,他們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們在1971年為傳統的家庭用具成立"Jenaer Glas"的品牌,公司也更名為"肖特茨威賽爾玻璃製品公司(Schott Zwiesel Glaswerke AG)"
由德國包浩斯設計大學為肖特茨威賽路在1962年設計的瓊漿(Neckar)系列酒杯,在1985年達到第三億個酒杯出廠的記錄,創下新的金氏世界記錄.他們也在同年推出"細鉋花(Excelsior)"系列的酒杯.由於環保及健康的考量,茨威賽路在生產水晶玻璃的過程中停止用鉛,他們於是跟肖特集團的實驗室合作,找出不含鉛的水晶玻璃製法.
接著他們在1999年的法蘭克福春季展中,推出"Diva"系列酒杯,也獲得極大的成功.而德國茨威賽爾當地的Table Top Alliance公司在2001年向肖特集團購得肖特茨威賽爾過半的股權.肖特茨威賽爾與埃爾蘭根大學(Erlangen)合作開發出防碎的水晶玻璃專利"Tritan"(在玻璃熔液中加入二氧化鈦),後來在2005年將公司名稱由"Schott Zwiesel"改成"茨威賽爾水晶玻璃(Zwiesel Kristallglas)".
現在他們有三個品牌: Zwiesel 1872, SCHOTT ZWIESEL, JENAER GLAS. Zwiesel 1872是以手工吹製玻璃為主,以燭台,花器,酒杯,酒器及其他的餐具;SCHOTT ZWIESEL則是以機器吹製的酒杯為主, JENAER GLAS是生產一般消費用餐飲玻璃製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